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285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142篇
  246篇
综合类   735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研究了由新的抗虫材料‘中9A 07/WH1462’与控氮、晒田和天敌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的环境友好集成技术体系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在未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使稻飞虱等害虫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较好地保护了天敌,使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集成技术稻田的害虫所占比例比对照田降低了57.6%,其天敌所占比例比对照田增加了19.6%,同时集成技术稻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田增加了10.9%。  相似文献   
172.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需要人工干预的开放系统,其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空白生态位较多,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其脆弱性增加,更容易受到害虫的攻击。褐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内各物种间的调节作用,可持续地抑制其暴发危害。本文结合我们以及广东的工作实践,综述了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包括丰产控害栽培防治、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饱和生态位调控防治。  相似文献   
173.
河北省谷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播谷田杂草发生有3个峰期,夏播谷田杂草发生仅1个峰期。综合防控技术方案为:44%单嘧.扑灭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整地要平整、紧实;土壤含水量要求达到15%;药后不喷灌,或避开有中到大雨的天气用药。这样药效持续期在45 d以上,能有效控制谷田杂草危害,确保谷子安全生长。  相似文献   
174.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从嫁接防治、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农业、化学、器械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对鼠害进行综合防治.试验的结果:鼠口密度下降了89%~93%,鼠害率控制在0.7%~1.1%,支收比为1:41.1,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6.
丛枝病是我国毛竹的重大灾害性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已成为发展毛竹生产的一大障碍。专用农药“竹康乳油”和毛竹专用有机复合肥及整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丛枝病防治效果和毛竹生长有良好的作用,推广防治面积1 666.7 hm2。林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病虫兼治的策略和实施修山、清理病原、施肥、注射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连续3年综合治理后,严重感病的竹林得到恢复,新竹量、立竹密度分别达793.69根/hm2.年和3450根/hm2,比对照增加91.4%和74.2%,防治效果极显著,达97.4%;面上推广也取得了显著效果,防治效果达82.7%。  相似文献   
177.
针对发动机废气排放参数和故障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成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故障诊断样本的输入维数,然后按发动机不同运转状态将样本分组,并用于子网络训练;故障诊断时,各子网络分别诊断出相应的结果,最后采用投票法融合各输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能有效简化训练样本和样本属性参数,优化网络结构,其诊断精度及学习能力优于单一神经网络诊断模型,能较好地解决网络规模大、训练速度慢、诊断精度低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8.
控制中国非点源污染的生物经济学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ile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ying the causal biophysical process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on-point pollution in China or the policy options that could be employed to combat it. In this work a sustainable strategy to control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crop production, which involved taxing excessive inputs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was proposed. The approach taken to assess these measures combined 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models,having a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returns and an improved environment. A proven and practical spatially referenced water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ies of excessive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specific soil and land use. Also, a set of indicators were propose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output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9.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0.
综述了中国2000~2030年瓶颈时期食物安全和农业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各种预测;讨论了农业科技的对策;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及贯彻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50)所需优先发展的农业工程科技领域。建议在这些优先领域,大力开展结合各个地区特定条件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合资经营。开发、推广与实施先进适用型技术。指出这是获得未来潜在市场最高份额以及快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