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3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林业   3110篇
农学   965篇
基础科学   698篇
  3139篇
综合类   6932篇
农作物   376篇
水产渔业   872篇
畜牧兽医   1081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120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532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694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217篇
  2011年   1320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1023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1111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江西水土流失对防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 3 5 2万km2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和水库淤积 ,加剧了洪涝灾害程度。鄱阳湖承担着长江巨大超额洪水的调蓄 ,但湖区面积已由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的 5 10 0多km2 萎缩到现在的 3 95 0多km2 ,容积缩小了 72亿m3。本省境内的“五河”流入鄱阳湖内的水量达 14 0 0多亿m3,是该湖容积的 4倍多 ,可见搞好水土保持对长江防洪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措施已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应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长江和本省新世纪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2.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93.
关于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的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间———城市化加速时期,然而城市化所导致的种种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环境容量问题,使得城市水土保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的城市水土保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工作中都尚停留在探索和达成初步共识阶段,在先辈们的基础上,作者就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做了一些探讨,并在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城市水土保持发展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自然特征,简述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当前生态修复重建的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5.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环境背景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中心地区,是中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轻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已达35 920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39%。由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背景的特殊性,其研究对石漠化的生态重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地质环境背景的特殊性,提出适宜的生态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解决北京市粉尘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 ,分析了北京现行城市绿色环境系统的缺陷 ,提出了再生粉尘 (或二次粉尘 )和城市水土流失是重要的粉尘来源 ;指出“城市发展前沿带”是形成良性城市绿色环境格局的关键地段 ,它的设计实施是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同时 ,在对降雨分配水分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集雨消尘绿色环境系统模型及操作技术。这是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稳定持续、较强自净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 ,它的应用可为发展城市林业提供重要水资源 ,产生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水土保持产业化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来作指导。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理论 ,实行适应市场要求的产业化经营。水土保持产业化经营要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使产业化建设和运行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持久统一。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实行产业群体内部各经济主体的联合 ,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经营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南方暖湿地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鹤山市沙坪河生态环境需水为研究对象,从河流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需水问题出发,提出了暖湿地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的方法,并计算了各项生态环境需水的数量和比例。其中: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0.79 m3/s;水面蒸发需水量0.05 m2/s;输沙需水量0.70 m3/s;稀释净化污染物需水量1.10 m3/s;水土保持需水量1.00 m3/s。沙坪河生态环境需水总量3.64 m3/s,总生态环境需水量约占地表径流总量的38.6%,成果可用于水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统筹推进市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对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用地重要性进行定量评价,进而识别生态源地;参考PM_(2.5)浓度、夜间灯光数据对物种迁徙的影响构建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南京市生态源地面积490.3 km~2,基本涵盖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识别结果较为合理。修正后生态阻力面的阻力值范围在0~43 854.6之间,阻力值较大的区域位于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东部等长江南岸,浦口区中部、玄武区中部、江宁区东北部等区域阻力较小,能够较好地表征区域生态过程差异。依托生态源地、缓冲区、生态廊道等核心组分,形成了"一带三区多轴"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框架。[结论]改进后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行之有效,以此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与现有《南京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更加契合。  相似文献   
1000.
Taxa of conservation interest are frequently identified using morphological or ecological characters. These characters are assumed to represent evolutionary importanc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o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such organisms. We tested this assumption using two species complexes of the moth genus Hemileuca (Saturniidae). Both have populations threatened by habitat loss and need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protects one taxon with apparent ecological differences. We sequenced 624 base pairs of mtDNA from the COI gene for geographically distant populations of the Hemileuca maia species complex and the H. electra species complex. Resultant phylogenies contradict prior assumptions about relationships in both species complexes. The legislatively protected Bog Buckmoth is paraphyletic with widespread H. maia, and its use of a novel hostplant seems to be a local adaptation. Divergent morphology and hostplant use among H. electra subspecies are associated with modest genetic divergence (0.48%). However, a group of unrecognized populations that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and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H. electra electra have mtDNA that is divergent by an average of 4.1%. There is disagreement regarding prioritization of ecological divergence over neutral genetic distance in conservation. We place ecological variation in a phylogenetic context and recommend that exploration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 undertaken when populations are threatened. Adaptive ecological variation should be evaluated in a phylogenetic context to understand its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both of phylogenetic context and the use of independent characters in assessing biodiversity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