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5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773篇
林业   444篇
农学   753篇
基础科学   345篇
  2559篇
综合类   2594篇
农作物   743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540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34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2,他引:36  
连续4年对我国10个已通过审定的苜蓿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长的高峰期在第3年,单株干物质产量最大生长速度在第1茬,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第2茬;各龄1茬的单株干物质产量占当年的41.69%~61.90%,2茬占19.76%~33.59%,3茬占12.03%~18.33%.各性状分析表明,其变异系数依次为4年平均叶面积(17.43%)>4年单株总干物质产量(12.42%)>4年日均增高(8.63%);年际间变异系数以年单株干物质产量及叶面积1、4龄最高,日均增高则以2龄最高;茬次间变异系数除1龄外单株干物质产量及日均增高均以2、3茬变幅较大或最大,其中单株干物质产量及日增高最高值分别为4龄2茬和3龄2茬.2、3、4龄的年单株干物质产量、年日均增高及叶面积均与4年总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以3、4龄年干物质产量对总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2.
本试验的氮源是纯化大豆蛋白(IsolatedSoybeanProtein,ISP)和尿素(NPN),按80:20、50:50和20:80分3组;碳水化合物源分别是从干草中提取的中性洗涤纤维(NDF)、玉米淀粉和蔗糖,按10:85:5、10:80:10、10:75:15、30:65:5、30:60:10、30:55:15、50:45:5、50:40:10和50:35:15分9组的3×9因子实验设计。应用体外尼龙袋发酵技术,研究了奶牛日粮不同来源氮和碳水化合物及其比例对干物质(DM)体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补充尿素及随着日粮中淀粉和蔗糖比例的增加,日粮干物质的体外降解率均下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泌乳期奶牛的全混合日粮中尿素的补充量应低于干物质的2.8%,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应超过干物质的45%。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火力楠、红苞木、大叶相思幼苗的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的千重排序火力楠为根>干>叶>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干>叶>根>枝。3种树种的养分浓度为N>K>Ca>P>Mg,养分总浓度大叶相思>火力楠>红苞木。3种树种各器官的养分总贮量排序火力楠为根>叶>干>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叶>干>根>枝。3种树种各器官中的养分贮量多为N>K>Ca>P>Mg,其养分总贮量也为N>K>Ca>P>Mg。  相似文献   
994.
995.
60Co γ射线对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200~500 Gy)的60Co γ射线辐射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干种子,通过对辐射后干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室内外观测,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处理促进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萌发,提高其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临界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 Gy/min)为450 Gy;田间出苗率临界辐射为250 Gy,低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的增大,田间出苗率增加,高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增大,田间出苗率降低;不同的剂量处理,干种子发芽后根系和幼苗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在主根长度、幼苗高度和幼苗鲜质量方面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临界辐射剂量分别为400、300和250 Gy;根据辐射剂量与相对出苗率的关系折线图可以初步确定,日本结缕草干种子辐射育种的半致死剂量为480 Gy。  相似文献   
996.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河谷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不断下降,全磷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速效氮含量则不断上升,各养分的变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划分的轻度退化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另外所划分的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也同样如此。但是通过把3个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在较大尺度上,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在研究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综合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其时空异质性,要重视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997.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very few long‐term data concerning soil organic‐C dynamics are available for calibrating and evaluating C models. The long‐term 14C‐turnover field experiment, established in 1967 in Fuchsenbigl, Lower Austria, offers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follow the fate of labeled C under different crop‐management systems (bare fallow, spring wheat, crop rotation)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35 y. Compared with the crop‐rotation and spring‐wheat treatments, the decline of total organic C was largest in the bare‐fallow treatments, because no significant C input has occurred since 1967. Nonetheless, the decline was not as fast as predicted with the original RothC‐26.3‐model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s. In this work, we therefore calibrated the Roth‐C‐26.3 model for the Pannonian climatic region based on the field‐experiment results. The main adjustment was i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 for the humified soil C pool (HUM), which was set to 0.009 instead of 0.02 y–1 as determined in the original Rothamsted field trial. This resulted in a higher HUM pool in the calibrated model because of a longer turnover period (111 vs. 50 y). The modeled output based on the calibrated model fitted better to measured values than output obtained with the original Roth‐C‐26.3‐model parameters. Additionally, the original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 for resistant plant material (RPM) was changed from 0.3 to 0.6 y–1 to describe the decomposition of 14C‐labeled straw more accurately. Application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modified HUM decomposition rate) to simulate removal of crop residues showed that this can entail a long‐term decline of SOM. However, these impact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crop types and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a given location.  相似文献   
998.
在玉米某一生育阶段实施根区局部灌溉,探索其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氮(N)、钾(K)水平下,苗期拔节期和苗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和N、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苗期拔节期根区局部灌溉总干物质质量降低不明显或略有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且不影响玉米对N、K吸收量; 而苗期抽雄期根区局部灌溉虽降低耗水量31.0%38.4%,但明显降低玉米总干物质质量和N、K吸收量。相同灌溉方式下,中等 N、K水平(N和K2O均为 0.12 g/kg)处理的总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和总N、K吸收量比低N、K水平(N和K2O均为0.08 g/kg)的明显增加; 而高N、K水平(N和K2O 均为0.16 g/kg)与中等N、K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适宜N、K水平时在玉米苗期拔节期进行根区局部灌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对不同施肥条件下23年小麦连作地和苜蓿连作地土壤矿质氮分布和累积进行研究,探讨种植浅根系和深根系植物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CK)和单施磷(P)肥,小麦和苜蓿连作地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0—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变化稳定并小于2 mg/kg。氮肥、磷肥和有机肥配施(NPM)时,小麦连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在20—100 cm和140—320 cm土层,年累积速率可达42.12 kg/(hm2.a);苜蓿连作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仅在200—300 cm土层出现轻微累积,年累积速率仅为1.01 kg/(hm2.a)。在不施肥和单施磷肥下,种植小麦或苜蓿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不显著,而氮、磷和有机肥配施时,小麦连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迅速增加,并与不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有显著差异;苜蓿连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虽有少量增加,但与不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不施肥、单施磷肥和氮、磷和有机肥配施,小麦连作、苜蓿连作地土壤剖面铵态氮含量主要在10—20 mg/kg之间波动,在土壤剖面无明显的累积现象,铵态氮残留量受施肥和作物种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头季稻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组合"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头季施氮量225.0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3种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8:2(N1)、7:3(N2)、6:4(N3)]头季稻-再生季稻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与N1、N2相比,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9.26%、3.54%,头季齐穗期~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转移量分别增加21.47%、6.76%,整个生育期N3处理干物质净积累总量分别增加5.10%、4.78%。N3处理头季产量最高,达12431kg·hm-2,极显著高于N1、N2处理;氮肥利用率达46.44%,比N1、N2处理提高14.81%、5.43%;氮肥农学利用率达20.66kg·kg-1,比N1、N2处理提高14.97%、12.34%。研究结果还表明,头季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对再生稻再生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