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0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515篇
基础科学   215篇
  735篇
综合类   2467篇
农作物   347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373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21.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了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茗科1号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8.43 mg/g,金牡丹工夫红茶为37.20 mg/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其中茗科1号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73.02±3.63)%,金牡丹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66.82±7.94)%。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差异较小,与铁观音工夫红茶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作为金牡丹工夫红茶区分茗科1号、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及酪氨酸可以作为茗科1号工夫红茶区分金牡丹、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改善奶酪品质,奶酪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脂肪酶或者产脂肪酶乳酸菌来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以前期筛选的4株高产脂肪酶乳酸菌为发酵剂,分别随机选取3株乳酸菌复配制作酸凝奶酪。试验组:A组T1-5和T1-3属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H1-6属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B组H1-6、T1-5、B2-5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组H1-6、T1-3、B2-5,D组T1-3、T1-5、B2-5,对照组(E组)(添加商业发酵剂),分析发酵剂对传统奶酪pH值、滴定酸度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奶酪中脂肪酸变化、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GC-IMS)分析奶酪中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4组奶酪的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值)明显低于E组(对照组)(P < 0.05),A,B组奶酪滴定酸度比对照E组高(P < 0.05);A,B,C,D组奶酪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P < 0.05);4个试验组样品中亚油酸(C18∶2n6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E组)(P < 0.05)。GC-IMS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B组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相似度较高,其中2-庚酮、丁醛、乙酸丁酯是主要呈味物质;C、E两组奶酪中风味物质比较相似,风味物质主要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为主;D组与其他4组有所差异,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酸丁酯、3-辛酮、庚醛等。结合感官评定,A、B两组奶酪整体风味和口感较好,评分较高。筛选得到的产脂肪酶乳酸菌可以作为发酵剂用于提升新疆传统奶酪品质。  相似文献   
123.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密度水平(4.5×104、5.25×104、6.0×104、6.75×104株/hm2)对旱地春玉米形态指标、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效率降低。不同处理下产量受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增大,群体有效穗比例由77.00%降低至69.00%;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影响百粒重,密度较低时,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所用天数提前,有助于子粒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为增大趋势,百粒重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本试验中种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玉米群体和个体生长关系之间的矛盾,实现子粒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4.
为有效评价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以65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得分对供试材料进行品质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20个品质评价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36%),面团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62.90%)。千粒重与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筋指数与面团参数(弱化度除外)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7%;其中,第1、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 (33.083%、25.111%),分别代表了面团及蛋白质因子。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品种(系)有6个,为师栾02-1、新麦26、藁优5766、科兴3302、鲁研1403、陕农33,可作为品质改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65个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类群的籽粒品质较好;第Ⅲ类群的面团品质最佳;第Ⅳ类群的籽粒、面粉及面团的综合性状较好;第Ⅴ类群的籽粒蛋白与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5.
Ionomic profiles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dentifying ionomic responses to varietal effect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onomic variations among species or subspecies and to potentially understand genetic effects on ionomic profiles. We cultivated 120 rice (Oryza sativa) varieties to seedling stage in identical hydroponic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26 elements (including 3 anions) in the shoots and roots of rice. Although the subspecies effects were limited by the genus Oryza pre-framework and its elemental chemical properties,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onomic variations in most elements among the aus,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s indicated that variations in the root-to-shoot ionomic transport mechanism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bspecies.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s wer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screening of varieties for elemental covariation effects that can facilitate breeding biofortified rice varieties with safe concentrations of otherwise toxic elements. The japonica subspecies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elemental correlations and elemental covariation effects, therefore, they showed greater advantages for biofortification than the indica and aus subspecies, whereas indica and aus subspecies were likely safer in metal(loid) polluted soils. We also found that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significantly defined the ionomic profile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association studies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minimize toxicity risks in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6.
主要研究FCM聚类法在车辆行驶工况中的应用。通过对合肥市典型道路的试验,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划分为多个运动学片段,并运用多元统计理论方法及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引入11个表征汽车行驶特性的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这种数理统计理论,同时通过FCM聚类方法,对合肥市道路行驶工况进行分析与仿真,拟合出能够代表合肥市的代表性工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拟合的行驶工况有利地反映了合肥的汽车保有量、城市结构、交通流分布、驾驶行为习惯及道路特征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7.
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污染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橙  王月锋  杨晶  田在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16-12618
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白洋淀8个监测断面的pH、总氮、总磷、溶解氧等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致白洋淀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其次为有机物污染.该研究为白洋淀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掌握玉溪红花大金元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平及其协调性指标和烟叶质量的情况。[方法]对2009~2012年种植的红大烟叶1 685个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指标以及烟叶外观和感官质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试验表明,玉溪市红大烟叶烟碱、总糖、氯、氧化钾含量水平基本在红塔集团要求的适宜范围,两糖差、非烟碱氮/总氮与红塔集团对烟叶质量目标要求的符合性较低,两糖差偏小,非烟碱氮/总氮偏大。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指标年度间和部位间存在差异,年度间下部烟叶变化较大,上部烟叶较稳定;部位间烟碱、氯、总氮从下部到上部逐渐升高;氧化钾、非烟碱氮/总氮、钾氯比、糖碱比、氮碱比从下部到上部逐渐降低。烟叶外观质量总体较好,年度间波动较小。感官质量以清甜香为主,总体以2009年略好,2012年略差。[结论]研究可为红塔集团卷烟工业主要原料红大烟叶的种植、烟叶配方及卷烟生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李海江  郭桥燕  邢雁  张要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11-11313
[目的]探讨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平顶山烤烟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有机肥施用以改善烤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GS-MS法对其中性致香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配施有机肥可以使烤烟化学成分含量更适宜,还有利于提高烤烟中性致香成分的含量、种类。[结论]动物性有机肥更有利于促进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致香物质含量、种类,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揭示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清香型烤烟香韵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从不同化学成分组合的角度,分析云南烟区127份样品中云南清香型烤烟香韵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结果]分析表明,云南清香型烤烟的香韵中以清甜香和青滋香最为明显,但过多的青滋香的出现将会抑制清甜香香韵彰显。化学成分中氯碱比对云南清香型烤烟香韵的形成贡献最大,次之是烟碱和钾。烤烟中烟碱的增加、钾的减少以及氯碱比的降低将有利于云南清香型烤烟中主要由清甜香、清滋香、酸香和坚果香组合形成的烤烟香韵的彰显;反之,则将不利于云南清香型烤烟中典型香韵的形成。[结论]研究可为以后进一步实现品牌使用烟叶原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