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70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71篇
  354篇
综合类   59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施肥对核桃楸床播育苗的影响,达到培育优质壮苗的目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对核桃楸苗木的茎干、根系生长等特性的影响。[结果]当施尿素15 g/m2+磷酸二氢钾15 g/m2时,苗木在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等指标均高于不施肥和其他施肥处理,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结论]在生长季以施尿素15 g/m2+磷酸二氢钾15 g/m2或磷钾复合肥时,苗木的整体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主要研究蚯蚓堆肥前后对污泥肥力和小白菜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蚯蚓堆肥处理污泥,通过测定堆肥前后污泥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的变化,研究蚯蚓堆肥对污泥肥力的影响;利用堆肥处理后的污泥培养小白菜种子,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研究堆肥后污泥肥力变化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A1~A5(A2除外)试验组全氮下降幅度分别为27%、26%、21%和18%;A2组中全磷增加最大,为实验前的1.6倍;A2组中有效钾含量上升了20%;A5组中发芽率最低。[结论]蚯蚓堆肥提高了污泥中有效氮含量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磷增量大于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变化小;土壤中加入辅料对小白菜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发芽率一致。  相似文献   
54.
桑磊  邓欢  赵晓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91-11693,11714
[目的]为了研究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3种填充料对鹿粪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仓式堆肥反应器,以鹿粪为底料,测定不同填充料堆体中温度、含水率、好氧速率、C/N比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3种物料均可作为鹿粪堆肥的填充料,达到无害化的要求.[结论]当采用大粒径,具有疏松的多孔性结构的玉米芯同鹿粪堆肥,便于通风供氧,堆体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含水率下降迅速,堆体物料腐熟速度快,有利于推动堆肥进程加速进行.  相似文献   
55.
食品加工厂剩余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和微量元素等养分,可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针对食品剩余污泥特性,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用牛粪、米糠、木片做添加剂,探讨了3组配比实验:第1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34∶0.71;第2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45∶0.86;第3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23∶0.56。综合实验结果分析,第2桶的效果最好,最后达到的参数指标温度、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TOC的数值分别为28.1℃、30.6%、6.8、69.2%、29.1%。  相似文献   
56.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腐殖酸及重金属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是有机物质腐殖化的过程,堆肥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和迁移性。本研究以H2O、Na4P2O7+Na OH连续浸提污泥堆肥过程中堆体的腐殖酸以及与其结合的重金属,分析腐殖酸及其结合的重金属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形成的腐殖质中主要以胡敏酸(HA)为主,HA的含量在堆肥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堆肥结束时其含量与堆肥初始差异不显著,而富里酸(FA)的含量有所降低,堆肥结束时,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F)由堆肥初始的3.1增至4.2;与堆肥前相比,堆肥结束时HA结合态Cr、Pb、Zn、Ni、Cu占各重金属的比例增加14.1个百分点、20.0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23.3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重金属的迁移性与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57.
阐述了规模化养猪所产生的粪尿污染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体的影响,并总结了科学规划设计规模化养猪场、营养控制、合理饲养管理、科学清粪以及运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等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8.
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作物秸秆腐解物的覆盖在园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的腐解物为覆盖材料,覆盖3、6、9 cm,研究了不同秸秆腐解物及不同厚度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0~10 cm)土壤体积质量,提高土壤渗透性,具有显著的保水作用,如覆盖1 a,各材料覆盖6 cm效果理想,如覆盖2 a,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覆盖最佳覆盖厚度为9 cm,棉花秸秆最佳覆盖厚度为6 cm;3种秸秆覆盖6 cm时,杂草减少96%以上,覆盖9 cm时,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1 a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覆盖后地面径流浑浊度减少90%以上;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农业废弃物园林覆盖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节约型园林的要求,生态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添加竹酢液和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研究不同水平竹酢液及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以园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竹酢液和菌剂为添加剂进行静态好氧高温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处理的温度、pH值、EC值、全N、全P和全K的变化趋势,并对腐熟后各处理堆肥产品中的全N、全P、全K、Mg、Fe和S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添加竹酢液和菌剂的处理使堆肥初期温度上升较快,有效降低了堆肥产品中的pH值和EC值;添加竹酢液和菌剂对于堆肥产品中的全N、全P、全K、Fe和S质量分数均影响极显著,可有效增加全P、全K、Fe和S质量分数,且存在交互作用;氮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与空白比较,加入菌剂会加速氮的损失,而添加一定稀释倍数的竹酢液可有效保氮;将堆肥产品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稀释1 000倍竹酢液2 L+0.5%“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的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 最好。  相似文献   
60.
Hydrothermally converted biomass (hydrochar) is evaluated as a carbon‐rich soil amendment in addition to pyrogenic biochar. After assessing the suitability of hydrochar for use in agriculture, its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comparing its chemistry with that of biochar, we describe a field trial established at Halle (Germany)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for a temperate climate and without further external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stability and hence the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composted chars over a period of 2 years. Four treatments (no amendment control, compost, co‐composted hydrochar and co‐composted biochar) in fourfold field replication were chosen to make a direct comparison of biochar and hydrochar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 increased in all treatme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but only in biochar‐amended treatments were N concentrations more stable. Composted biochar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black carbon content in topsoil, sampled some months after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treatments. We show that hydrochar is less suitable for long‐term C sequestr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biochar but has potential for soil amelioration because it delivers essential nutrients. On the other hand, biochar is richer in polyaromatic C than hydrochar and therefore is more stable in the long term. We assessed biochar stability using the black carbo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soil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