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94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53篇
  704篇
综合类   61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rates for applications of water treatment sludge (WTS) as a nutrient source for grasses and leguminous plants cropped in a soil degraded by tin mining in the Amazon Region (Natural Forest of Jamari, Rondonia State, Brazil).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three rates of nitrogen supplied by WTS (100, 150 and 200 mg kg−1 soil), five combinations of plants, two controls (absolute control,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soil+lime+chemical fertilizers). WTS modified the contents of macro and micronutrients in the degraded soil, but it was not, a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sufficient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degraded area.  相似文献   
92.
研究陕西周原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曲线、总有机碳曲线、木炭屑曲线和野火活动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旱,在当时半荒漠草原上当地时常有自然野火发生;全新世大暖时期(85 0 0~310 0aB .P)气候湿润,生物成壤作用强度大,呈现森林或森林草原自然景观,野火活动极少发生;先周人迁居到周原地区(310 0aB .P)开始,人类用火及其放火烧荒开垦农田等活动,加之气候变得干旱,生物化学成壤作用减弱,致使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生态景观向半自然、半人工景观演替;15 0 0aB .P开始可耕种土地几乎开垦殆尽,生态景观完全被人工农田生态景观所代替;而近几百年来随着人口密度和聚落的增加,人类生活用火和垃圾随之加大,人类对土壤环境的干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3.
为提高土壤含水量格点数据的区域适用性、准确性,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与重构的多源土壤含水量数据融合方法,利用2016-2018年6-9月ESA-CCI、SMAP、ERA5-Land数据集以及地面站点观测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在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主要农业气候区开展了融合方法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方法能有效捕获融合数据源的多尺度特征信息,通过多源多尺度逐层特征信息权重融合与重构,能有效改进单一数据源在不同农业气候区域的适用性、时空结构和波动特征的准确性。融合结果总体评估的均方根误差、偏差(Bias)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3 m3/m3、0.001 m3/m3和0.721,时空分解评估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单一融合数据源的评估指标,多尺度时空波动频谱结构特征与观测时空序列更吻合,特别在25 d时间尺度以内时空波动吻合度改进最为明显。该研究获得了较理想的区域土壤含水量改进预期,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等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可行有效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4.
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20年建设目标实施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工程自身和外部条件,对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及后续建设基本思路与重点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5.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Block 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在40km步长变化域上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超出这个范围,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的各向异性明显增强,以40km步长变化域上土壤全氮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Kriging插值依据有助于提高制图精度。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两市境内普遍较高,锡山和武进两市相对较低;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这是人为施肥和土壤特性共同影响的结果。Kriging估值标准差分布图可为评价和提高制图精度提供十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6.
曾志远  潘贤章  李硕 《土壤学报》2006,43(3):362-368
使用流域尺度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模拟模型SWRRB(包括198个数学方程),对面积为579.3km2的江西潋水河流域的产水量、产沙量等自然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模拟成功的关键是:(1)将流域划分为多个亚区;(2)精心而周到地准备输入参数;(3)按各输入参数对各输出参数影响大小的顺序进行充分的实验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结果.文中对亚区划分和地形要素、气温、降雨、土壤特性和径流曲线系数的赋值给予了较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97.
黄木易  何翔  吴迪  吴杨  王少成 《土壤》2015,47(5):994-1000
基于GIS和遥感平台提取巢湖流域范围,分析了2000-2013近15年来的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①近15年来,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呈现"三减一增"的变化趋势,即林地、农地和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农地面积下降明显,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较大;②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两极分化,弱土地利用程度显著下降,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增加。分析表明,2000—2013年的近15年间,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下降3 429 km~2,占总流域面积24.61%;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上升729 km~2,占总流域面积5.23%;③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2000年和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全局空间自相关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02 2和0.753 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不是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LISA图显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以合肥市区为核心的周围,低低值区主要集聚在以西南部的大别山森林地区和中部巢湖及沿湖周边。  相似文献   
98.
川中丘陵区城墙岩群和蓬莱镇组紫色岩上土壤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白垩系城墙岩群(K1cg)和侏罗系蓬莱镇组(J3p)两种紫色母岩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低,而砂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而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在相同的地形部位上,J3p发育的土壤粘粒、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K1cg发育的土壤,而K1cg发育的土壤pH和土壤全磷均高于J3p发育的土壤,两种紫色岩母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差异不明显。从丘顶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逐渐递增,砂粒含量逐渐递减;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矿质养分含量均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99.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总磷的76%~89%,其浓度主要由表土总磷含量及地表径流量决定;而溶解态磷(DP)主要与表土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径流与表土相互作用深度有关。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的57%~85%,竹林的DIP浓度最高。菜地径流的有机磷含量(DOP)明显高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不同土地利用下溶解态和悬浮态磷的迁移通量分别为23~92.7mg·m^-2·a^-1和113.4~364.3mg·m^-2·a^-1,与地表径流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