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94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53篇
  704篇
综合类   61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03年长江流域梅雨过程强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3-17235,17239
利用2003年6月21~29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这一时间段内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并对这些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梅雨异常偏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3年梅雨期间,在对流层中低层,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一很强的低空西南风急流,低空急流造成的低层辐合上升气流中将有对流发展,导致水汽大量凝结产生暴雨,凝结潜热的释放又使低层气压降低,南高北低的气压梯度更大,偏南气流加速更快,导致低空急流的维持,也使得暴雨长时间维持;在500 hPa气压面图上,中高纬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双阻型环流形势,即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茨克附近均被强大的阻塞高压所控制,2个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西风槽;200 hPa,南压高压作为大气对流层高层最重要的系统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且高压中心基本与暖中心对应;南压高压的位置使得对流层高层的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和下游地区有明显的辐散气流。对水汽输送和水汽的辐合辐散的状况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夏季印度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2.
水分管理对太湖地区水稻土无机磷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性土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土无机磷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磷处理明显提高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在淹水培育条件下,Ca2-P、Ca8-P、Al-P逐步降低,Fe-P、Oc-P呈增高趋势,Ca10-P基本保持稳定;各种形态的磷在60%田间持水量培育下变化类似。总体而言,土壤培育增加了对磷的固定作用,且MNK、MNPK、CNPK处理较C0和CNK效果更明显。培育期内土壤晶质铁、络合铁及无定形铁含量的变化符合土壤无机磷转化的部分机制,至于还原铁在淹水条件下如何再次氧化而导致磷的二次固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3.
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秃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出高程、坡度和坡向3种地形因子,并与该流域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耕地和林地是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5-2000年间大部分减少的林地和草地向耕地转化;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草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缓坡和阳坡区域内,且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两者分布呈减少态势;林地在不同的海拔、坡度和坡向级别皆有分布,但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斜坡和阴坡区域分布比例最大;水体、未利用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高程为1 000~1 200m和缓坡区域,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16a间(1985-2000年)秃尾河流域耕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面积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级别内都有所增加,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在大部分地形因子级别内则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4.
2009年5~10月间采集太湖3个位点的水样,分析水体理化因子和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种类。在整个采样周期,3个位点的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0.02μg/L)至0.67μg/L,只检测到MC-RR和MC-LR两种微囊藻毒素;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53.34μg/L,MC-RR和MC-LR是主要的微囊藻毒素种类,在2009年10月的2号位点水体检测到多达6种微囊藻毒素。CODMn和叶绿素a与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采样位点,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应根据不同区域开展环境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5.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深两优5814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金衢盆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262.5 kg/hm2)对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的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在此施氮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最高,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较优;过高的施氮量会使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6.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ontology for the Pearl River Basin fish production,to facilitate the domain knowledg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By converting the concept...  相似文献   
147.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8.
贾松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0-3983
以小江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小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形状都极不规则,而且还呈明显增大趋势;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大,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递减趋势,表明该研究区中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这从景观均匀度指数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最大,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这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有关.  相似文献   
149.
邵朝纲  徐秀芳  周晓勇  张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62-12563,12612
[目的]从太湖及其周边蓝藻爆发的自然水体中,筛选专一性侵染水华蓝藻的噬藻体。[方法]从太湖及湖州市9个河流、池塘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根据GenBank收录的各类噬藻体的基因序列,用Vector NTI软件设计出一系列的检测引物,扩增噬藻体核酸。[结果]通过PCR技术,从1个池塘的水样中成功地检测到SSM和SPGM 2种噬藻体。[结论]建立了适合当地水域噬藻体分离鉴的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其溶藻特性和抑藻作用规律、建立南太湖噬藻体种子库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50.
宋连久  孙自保  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60-6262
选取幸福总值、人均GDP、农村中接待外来旅游人次、废气排放量等与经济和谐发展相关性强的指标,通过指标数据构建符合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发展生态经济关键在于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