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1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林业   957篇
农学   750篇
基础科学   484篇
  8696篇
综合类   5140篇
农作物   755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757篇
园艺   366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734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840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1033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022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1160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土壤酸度对大豆、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个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石灰石粉和钙镁磷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和根瘤形成,并能提高产量,施用石灰增加了大豆植株Ca含量,但减少其K含量;施用磷肥增加植株的P含量,但减少植株的Ca的含量,大豆的根瘤数和籽粒产量与土壤pH、交换性Ca和Al及铝饱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10年的石灰石粉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钙镁磷肥的条件下,施用3750kg/hm#+2石灰石粉即可使油菜获得高产,但适当过量施用石灰并未使油菜减产。要使红壤油菜获得最佳产量,必须使土壤pH值提高到5.9以上,而交换性铝降至1.0cmol(+)/kg以下。  相似文献   
992.
应用标记15_M的田菁和硫铵进行一季水稻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田菁和硫铵单独施用,田菁氨素的17.6%和41.8%分别为稻秆和谷粒利用,硫铵氨素的分别为15.1%和29.0%。这两种肥料氮在谷粒中分布的比例较大,稻杆和谷粒对田菁氨的利用率都高于硫铵氮.2.施用硫铵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比不施氨对照增加71.8%;相反,施用田菁减弱了水稻对土壤氨的吸收,比对照减少37.1%。3.田菁和硫铵混合施用,除了可使水稻对田菁氨的吸收增加(5.2%)。对硫铵氨的吸收减少(5.3%)外,亦有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4.与硫铵单独施用的结果相比,这两种肥料混合施用,可以在消耗较少量土壤氨素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氨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993.
安徽省十三个土类1006个耕层土壤的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研究表明:88%的耕层土壤,其有效钼在临界值0.15ppm以下,均值0.07ppm。土类中有效钼平均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石灰土(0.141)和砂姜黑土(0.043),耕层土壤钼值在6.2以下的占48%,各自然地理区有效钼极低水平(<0.1ppm)分布频率,在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皖西地区、淮北平原、沿江平原分别占该地区的70、56、78、87、和60%。有效钼在土壤剖面中以表层富集和下层淀积两种类型为主。pH<7的土壤有效钼含量与土壤有效B、Mn、Cu、Zn和Fe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H≥7的土壤有效钼仅与有效Cu和Fe之间有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刘琳  杨春华  李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84-12888,12967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同雪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结果]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每月日最低土温均值都分别与雪厚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雪厚度和土壤温差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在秋冬过渡期末,深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先显著升高又显著降低;浅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稳定的浅雪被(约10cm)形成后显著增加。雪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结论]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也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5.
交替隔沟灌溉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与灌水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春玉米为试验材料 ,在甘肃河西民勤沙漠绿洲区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水分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灌水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长期内 ,对灌水沟进行交替干燥和湿润 ,可以使作物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锻炼 ,提高根系的吸收补偿效应 ;交替隔沟灌溉中 ,由于在灌水沟和非灌水沟之间没有形成零通量面 ,其水分的侧向入渗明显增强 ,从而可减少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机率 ;同常规灌溉相比 ,虽然交替灌溉的用水量有所减少 ,但其灌水均匀性与常规灌溉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以气候寒冷干燥、具有土壤盐碱化问题的中国河套灌区为背景,将地质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理论结合评价实验场土壤表层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性。用经典统计学理论确定了土壤盐分田间监测的合理采样数目与空间采样法则。在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变差函数理论模型最优性检验基础上,采用OK法对实验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进行了最优无偏估计。结果表明OK法用于内插估计精度较高;而用于外推估计精度略低,需对误差进行控制方可适当外推。以便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估计,并指导野外采样与监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ADC光合仪对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园林绿地内的黄果山楂(Cratae gus chlorocarpa)、大叶白蜡(Fraxinus americana)和欧洲大叶榆(Ulmus laevis)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分析了生理指标的变化和土壤含水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大的波动形。当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3%时,3种乔木各项生理指标出现最低值;当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92%时,3种乔木的各生理指标出现最高值。3种树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叶白蜡>黄果山楂>欧洲大叶榆;3种树平均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叶白蜡>黄果山楂>欧洲大叶榆。欧洲大叶榆在这3种乔木中表现为最耐旱。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着重了解NH_4-N肥施入不同矿物类型土壤后,由于不同C/N和粘土矿物组成的不同以及K ̄(+)的加入,导致NH_4向NO_3的转化和矿物的固定与释放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在C/N高的情况下,施入的NH_4-N对于1: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酸性土壤来说,主要以NH_4的形态直接被微生物大量利用,而在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中性土壤上,施入的NH_4先被矿物晶层大量固定,然后再释放出来被微生物所利用。当施入大量钾时,即使在C/N较高的情况下,被矿物晶层先固定的NH_4也难以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999.
湘南红壤区三种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同一地形和同一气候条件下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的水热状况及它们的持水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研究。这三种土壤是: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试验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持水性好,团聚度高,整个土体水分含量高,然而水分有效性低,渗透性好;花岗岩母质红壤则相反;紫色土则由于含有较多的块状物,因此渗透性也比较好。三种土壤的热量状况有很大的区别,紫色土在整个测定期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温度,而且温度的变幅大,花岗岩母质红壤的土体温度是三种土壤中最低的。植被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00.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in the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areas and impacting factor was studi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surface runoff from various upland fields of yellow-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runoff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P, amorphous oxides of A1,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s.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applying P fertilizer and the process of corn growth, which with fertilizing from 150 to 900 kg P205 ha^-1 in the soil with high P level,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dissolved active P in the permeability-water of the soil increased from 0.020 mg L^-1 to 0.137 mg L^-1.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lso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 which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emperature is 30℃-35℃, water/soil ratios is 15:1-25:1, submergence-time by water is 12-18 h and pH value of acid rains is 3.82-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