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128篇
综合类   431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51.
基于5℃界限温度指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附近站点197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及其水热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预估了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牧草青草期的变化,以期了解和预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49a自然保护区平均每10a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2.81d,终止日推迟2.74d,天数延长5.56d;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5.86℃·d·10a−1、15.84mm·10a−1和27.58h·10a−1。(2)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上,20世纪70−90年代各站青草期开始日晚、终止日早、持续天数短、水热条件偏差;21世纪00−10年代截然相反,青草期开始日早、终止日晚、持续天数长、水热资源充沛。(3)M-K法检验显示,青草期开始日、终止日和天数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6年、1991年和1988年;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1988年、1999年和1981年也发生了由偏少变偏多的突变。(4)青草期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青草期开始日提早、终止日推迟、天数延长,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增加的变化趋势仍将持续。(5)在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80a自然保护区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10d、终止日推迟9d、天数延长17d,这有利于牧草生长,牲畜抓膘,对牧业生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2.
孟庆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3-6715
根据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重现期分析、变率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巴尔虎左旗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平均降水量为271.8 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 d,年最大降水量590.5 mm年最小降水量125.7 mm,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新巴尔虎左旗50年的降水总体为波动中减少的趋势,降水总趋势以-0.69mm/10a变化率减少,春、冬季降水分别以0.60、0.90 mm/10a变化率增多,夏、秋季降水分别以-0.20、-0.18 mm/10a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153.
本文论述了将Langbein—Schumm定律应用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流水侵蚀系统响应过程的特征,提出了预报在给定年降水量增减量时侵蚀强度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4.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前山区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后山区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用前山区和后山区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两线性回归方程消除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之后,林区比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平均高12.44%(68.4毫米),结果表明森林对降水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山西品粉蚧(Peliococcus shanxiensisWu),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carr)和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的新害虫,在陕西省1年发生2代,种群消长规律与温度和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冬春季温湿度是影响越冬代雌虫出蛰早晚和第1代发生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冬春季温暖干旱越冬雌虫活动则早。每年发生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8月上旬,冬春低温多雨雪越冬代危害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以后。不同栽植方式对山西品粉蚧种群密度的影响:以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和小乔木作为绿篱进行栽植比以小乔木、灌木、草坪混合栽植地段山西品粉蚧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北华大学林学院气象科研小组提供的资料,对吉林市近14 a的降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全年降雨量集中在500~800 mm,14 a来降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呈以4 a为周期的波动变化;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即雨热同期;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第2季度.  相似文献   
157.
刘卉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26-127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研究了台风"梅花"经过大连时气象要素实况的变化,包括气压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为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降水在沙丘中的渗透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⑴降水在沙丘上下渗深度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成正相关 ,与气温成负相关。民勤沙区雨季降水量在 4 0mm以上时在沙丘中的下渗深度可以达到 5 0~ 90cm。在当地 ,秋季降水尤其是秋季连续降水是沙丘储存水分的主要来源。⑵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速率与降水量正相关 ,降水量大 ,主要含水层的含水率则高 ,下渗速度自然就快。⑶降水后梭梭根部沙面 0~ 5cm含水率高于流动沙丘 ;降水停止 1d以后对应于流动沙丘的最大含水层梭梭根部的含水率明显降低 ;降水停止 1d后在流动沙丘降水下渗深度内的平均含水率高于梭梭沙丘对应层含水率 ,且随时间推移这个差值在增大。⑷在 0~ 4 5mm的降水量范围内 ,不论是流动沙丘还是有梭梭林的沙丘 ,其降水的主要含水层在表层 0~ 2 0cm范围内。⑸当地 8月上旬 <12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的 7~ 8d内蒸发殆尽 ;4 3.5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第 10天时 0~ 15 0cm沙层含水率折合水层深度较降水前多 17.2 8mm ;2 1.7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第 10天时 0~ 15 0cm沙层含水率折合水层深度较降水前多 10 .6 6mm ;在降水过程中和降水后的 1d内水分蒸发损耗最大  相似文献   
159.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省13个观测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近50年河南省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表现为中部和西部升幅较小,中北部较大;年最高气温以西部升温幅度最大,中部最小。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部、东部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北部、豫西、豫南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东部减少最多,西部减少最少;相对湿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南部中北部减少较多,中部、东部、最北和最西部地区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年,降雨量5~6年。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分析西北四省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北四省区113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该地区48年降水空间格局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北地区四省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幅度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夏、冬季的降水量逐年略有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西北四省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幅度明显的区域在唐古拉山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东部山脉两侧,减少幅度明显的是在陇东和陕南、陕北地区。西北地区四省的东、西部区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特点,东部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增多趋势;全区、东区、西区的降水波动普遍存在3~5年的短周期,且为主要周期;一些区域也存在8年周期和15年左右的中周期;不同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和突变点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