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85篇
  1367篇
综合类   1225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582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46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设西藏林芝鲁郎森林浴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西藏林芝鲁郎森林浴场,既增加鲁郎林海新的利用途径,又能满足人们渴望休闲保健的需求。西藏林芝鲁朗森林资源环境优越,具有开发森林浴场的条件。在探讨西藏鲁朗森林浴场的选址和项目设施建设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考虑森林浴的保健、休闲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72.
西藏日喀则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怀顺 《草业科学》2000,17(6):7-11
以西藏日喀则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其可持续利用的三大影响因子,提出了该区实现草地中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3.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是西藏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草地的沙化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这一地区草地的现状分析,划分了沙化草地类型,并通过示范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沙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业结构和畜牧业结构.结果表明:种植业结构已由粮经二元结构变为粮经饲三元结构;畜牧业结构变化幅度不大;该区农牧复合系统内"粮食作物以谷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畜种结构单一,为牛、羊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结构调整建议为:降低粮食作物特别是麦类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及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使粮经饲比达到50:20:30;引草入田,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增加猪及禽类的饲养量,逐步建立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种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辽北花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爽  于成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14-3815
通过对辽宁省北部花生种植区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花生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阐述了辽北地区花生生产的优势,并针对辽北地区花生生产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6.
随着气候的演变,植被培育面临严峻的干旱缺水形势。为进一步增强抗旱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主要以作物栽培为背景,重点论述了有关抗旱的基础问题。通过分析干旱的特点、表现形式、区域差异、相对性、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状况、应对干旱的策略等,以明晰抗旱的依据。认为土壤水分亏缺是干旱的主要表征;土壤干旱的滞后性,也即和大气干旱的非同步性,是抗旱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抗旱途径的讨论,细分出避旱、御旱二个方面,并且认为御旱应当是正常的生产方式。抗旱具有高效、节约用水的特征,直接抗旱和间接抗旱都是必要的。最后,还补充阐述了水文干旱、降水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孔建  张乃鑫 《华北农学报》1990,5(3):104-111
伪钝绥螨在11.23~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30℃以上产卵量降低一半.相对湿度70%以上是其生育的适宜湿度,低湿度下卵的孵化率低,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但低湿度并不影响卵的胚胎发育,而是阻碍幼螨的孵化,只要在卵期的最后7~10小时有适宜的湿度,仍有很高的孵化率.该螨取食山楂叶螨或朱砂叶螨均能正常生育,取食苹果、桃的花粉,其产卵量和发育速度与取食叶螨无显著差异.根据伪钝绥螨对环境的要求及我国北方苹果园的生态条件,作者认为有可能在渤海湾一带的苹果产区定居,并能对害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邵梓桐  秦彧 《草地学报》2022,30(5):1086-109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关键种,其干扰导致高寒草地下垫面形成植被和裸地斑块镶嵌共存的景观格局,加剧了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改变了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为了增进对高原鼠兔干扰在高寒草地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交换的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总结出采食、堆土和挖掘是高原鼠兔直接影响高寒草地的主要方式,同时堆土和挖掘也是高寒草地秃斑化的潜在诱因,秃斑侵蚀、扩张以及本身的热岛效应也会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尽管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有利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累积,但是堆土以及与高原鼠兔干扰相关联的秃斑化也会引起潜在的有机碳流失。高原鼠兔挖掘洞穴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碳交换平衡,加速了CO2通过鼠兔洞道扩散排出,而堆土和秃斑化后植被物种组成改变,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以及土壤暖干化是生态系统碳交换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基于现有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大尺度高原鼠兔干扰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量化评估,以及耦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土壤绝对酶活性和相对酶活性在果园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果园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传统清耕(Conventional tillage,CT)为对照,研究秸秆(Corn stalk,CS)、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Ryrgrass,R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WC)处理下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AG)、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β-木糖苷酶(β-xylosidase,BXYL)、纤维二糖苷酶(Cellobiosidase,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cetylglucosaminidase,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0~40 cm各土层土壤绝对酶活性。AG,BG,BXYL,CBH,NAG和ALP活性表现为CS>RE>WC>CT,LAP表现为WC>CS>RE>CT。不同覆盖下土壤相对酶活性变化与绝对酶活性基本一致。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土壤理化因子含量正相关,而与pH值和容重负相关,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与多年生禾草混播3年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特征,筛选出修复效果最好的混播比例,本研究采用比色和氯仿熏蒸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以藏沙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hum)不同比例混播为处理,分别为T1(4∶1∶2),T2(4∶2∶1)和T3(5∶1∶1),同时以未修复沙化草地为对照(CK),并与天然草地(NG)作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比例混播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有效磷、碱解氮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因此,灌草混播时,适当增加灌木的占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