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4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林业   509篇
农学   485篇
基础科学   634篇
  1497篇
综合类   2147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259篇
畜牧兽医   353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991.
本试验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去核定位区ORF2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转座载体pBacSC中,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DNA,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此重组DN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Western-blot分析和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PCV2 Cap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表达;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本试验成功构建表面展示PCV2 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应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聚磷酸铵在热压过程中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原理,利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经阻燃处理的木纤维在热压温度范围内(170~190℃)的表观活化能,利用红外光谱对阻燃和未处理木纤维热压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制备无胶纤维板和木塑胶合板进行性能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1)阻燃木纤维的表观活化能比未处理木纤维的低;2)热压后,阻燃木纤维中羰基、甲基、醚键等基团都有量的变化;3)阻燃无胶纤维板有较高的抗弯强度;4)阻燃木塑胶合板有较高的干状胶合强度。可见,聚磷酸铵的加入提高了热压过程中木纤维的表面活性,改善了木塑界面的相容性,宏观表现为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纳米粒子系统屏蔽效应的物理模型,应用电动力学理论求出了系统的电荷和电势分布以及屏蔽参量.以Cu和Al粒子为例,探讨了粒子线度和材料对纳米粒子系统的电荷、电势分布和屏蔽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的系统,其电荷密度和电势分布与单个带电粒子的电荷和电势分布不同,它们不仅与粒子的线度有关,而且还与粒子数密度、电子费米能、纳米粒子的分布范围等有关;两种粒子的电荷符号和密度分布不同:一种粒子的电荷密度为正且随离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而另一种粒子的情况相反;电荷密度随距离的变化快慢取决于粒子的线度,电荷密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两种粒子分布区域的分界面附近;系统的电势分布在两种粒子分布区域分界面处取极小值,其屏蔽参量要比块状晶体的值要小,与粒子线度、费米能、粒子数密度和分布范围等都有关.理论结果与文献给出的实验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994.
超声波辅助温和碱/氧化法进行小麦秸秆预处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小麦秸秆生产生物乙醇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温和碱/氧化法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探讨NaOH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初始水浴温度对小麦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处理后木质素相对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处理条件为:NaOH浓度1.54%、超声功率1 160 W、超声时间50 min、初始水浴温度78.94℃。在最优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秸秆中木质素相对含量下降了54.16%。  相似文献   
995.
以龙眼核为原料,用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得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显著(P〈0.05),而提取温度与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不显著;4个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大小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响应面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得率,乙醇浸提龙眼核多酚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06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58%,提取温度64℃,料液比为1∶9,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42.690 mg/g,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6.29%.  相似文献   
996.
在对四明山地质遗迹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四明山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四明山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的主体景观分布,并总结了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地质遗迹景观的旅游特征,提出了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景观的旅游开发策略,形成互动娱乐性的地质科学游乐项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化学预处理法提取榛壳棕色素的条件,研究了预处理的化学试剂、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五个单因素对预处理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化学试剂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化学试剂NaCl,浓度0.85%,温度34.2℃,时间0.98h和料液比1:3.2。在此条件下预处理榛壳,可使棕色素提取效率提高54.3%,得率达到6.1%。  相似文献   
998.
基于1950~2009年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与湖面面积历史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对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艾比湖每年3~4月湖面面积最大,而4月以后特别是7月后,湖面面积减小;2000~2009年艾比湖湖面面积最大的是在2003~2004年,湖面面积最小的是在2008~2009年,且湖面面积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艾比湖流域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增速逐年增长,以2005~2009年的增加速度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与湖面面积之间呈线性负相关,且显著相关,表明流域耕地面积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湖面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检测氟罗沙星标准品的检测条件,绘制标准曲线,为实际检测提供依据。试验中采用氨基偶联法对芯片(SM5)活化及固定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及抗体浓度的选择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芯片活化及抗原固定时,选用pH 4.5的醋酸缓冲液及50 mmol/L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固定响应值;试验中绘制标准曲线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mL,检测范围为0~20 ng/mL。抗体1∶400稀释时可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为实际样品检测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缓冲液中培氟沙星的方法,为样品的检测提供依据。采用抑制法,将培氟沙星与卵清蛋白的偶联物固定在芯片上,将抗体与不同浓度的培氟沙星混合后通入芯片表面,优化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结果显示,选择1∶1000稀释的抗体,流速7 μL/min,反应时间4 min,构建标准曲线,可以达到较低的检测限。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建立快速检测缓冲液中培氟沙星的方法,检测限为0.8 ng/mL,检测时间为4 min,为样品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