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461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97篇
  260篇
综合类   79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果园生草效应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适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果园生草可以促进果树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营养成分,改善生态环境,并能促进果牧型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了果园生草的效应、适宜的草种及其适宜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2.
沙田柚果园土壤铜素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沙田柚主产区果园21个0-30cm表层土壤样品和12个土壤剖面的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有效铜及全铜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沙田柚果园的表层土壤有效铜含量范围是0.18~23.93m g/kg,平均值为3.33m g/kg,高过广西耕地土壤有效铜的平均含量及柑桔园土壤有效铜的适量范围;土壤全铜含量在5.71~71.35m g/kg之间,平均值为29.36m g/kg;果园表层土壤有效铜含量主要受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效铜及全铜含量随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减少。  相似文献   
993.
昆明地区苹果园昆虫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报导了昆明地区苹果园昆虫群落的营养结构,将苹果害虫分为8类.蚧虫类有12种,天敌有13种,其中寄生性8种,捕食性5种;天牛类10种,寄生性天敌1种;卷叶虫类4种,天敌11种,其中寄生性2种,捕食性9种;食心虫类4种,天敌13种,其中寄生性6种,捕食性7种;蚜虫类2种,天敌26种,其中寄生性1种,捕食性25种;食叶毛虫类种类较多,但主要种类6种,天敌19种,其中寄生性9种,捕食性3种;叶蝉类4种,天敌6种,其中寄生性1种,捕食性5种.基本弄清了苹果园昆虫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并比较了化学防治园与自然发生园的天敌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994.
猕猴桃加工中变色机理及护色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猕猴桃加工过程中绿色变化的机理和相应的对策,并对猕猴桃果浆真空冷冻干燥加工过程中,绿色沿产品断面自下而上依次变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猕猴桃果浆冻干进程中,升华出来的水蒸气和混在果浆中的空气不断地穿过已干层,造成叶绿素发生了某种褪色反应而使产品绿色变浅.  相似文献   
995.
皖金是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皖西猕猴桃研究所,通过实生选种选育的优良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果实卵圆形,果肉黄色,果面茸毛短而少,平均单果质量13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滴定酸为0.88%,维生素C含量759.0mg·kg-1.果实生育期180d左右,在安徽霍邱,果实成熟期11月1-3日.果实耐贮藏.该品种抗逆...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沟壑区苹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及矿质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路远  党廷辉  成琦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2):106-112,121
面对苹果园大量施肥带来的潜在环境问题,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分别选取不同树龄和地貌类型的苹果园,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矿质氮在土体剖面中的变化,为促进该流域农业发展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在陕西长武县王东沟流域,分别选取不同树龄(14,18,23,28,32树龄)和地貌类型(塬、梁、坡地)的果园,用直径为4 cm的土钻,在每株果树周围距离树干1 m处,采集15个不同样地0—400 cm土层样品,12个果园样地0—600 cm土层样品,分别测定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0—600 cm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出现明显下降,尤其在300—600 cm处,不同树龄果园贮水量差异显著(P<0.05),贮水量大小表现为18树龄>23树龄>32树龄。流域内各树龄果园各土层铵态氮含量均较低,对矿质氮在土体中的分布基本不构成影响;硝态氮含量较高,矿质氮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受其影响。各果园不同树龄600 cm以上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硝态氮主要分布在土层深处。坡地果园18,23,32树龄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分别占0—400 cm土层累积总量的50%,41%和38%,表现出土壤硝态氮随树龄的增长而向深层累积的趋势。3种地貌类型下硝态氮累积量都表现出随果园树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土壤深层干燥化和硝态氮累积现象明显,而且随着果园树龄的增加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997.
山地橘园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优化设计及提高监测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山地橘园生长环境时空变异大,气候复杂多变的情况,对山地橘园无线监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及试验,以实现橘园生长环境信息的有效监测。设计了适合山地橘园环境工作的信息帧结构,引入了双向指令控制机制,节点拓扑发现,路由监测以及节点信息多样化采集优化机制,以增强山地环境下橘园信息采集的鲁棒性和可控性。对橘园无线信道衰减情况进行了测试,引入阻挡和雨衰因子建立无线信道衰减模型,并用于指导橘园无线监测网络部署试验。无线信道衰减分析与网络部署试验结果表明,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系统天线部署高度在1.5 m,单跳通信距离在30 m内,可较好地完成山地橘园环境信息采集和传输任务。744 h的连续监测运行试验数据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无线监测系统信息传输成功率得到了提高,30 m距离内的传输成功率在99.12%以上,监测系统工作稳定,运行良好,适于野外条件下山地橘园生长环境无人远程实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8.
黄土高原苹果园地深层土壤氮素含量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黄土高原的凤翔、 白水、 长武、 西峰、 延安和静宁等6个苹果产区,测定了628龄苹果园地030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 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树龄果园土壤全氮、 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不同地区和不同树龄果园土壤全氮含量为0.19 g/kg(延安)1.28 g/kg(白水),土壤铵态氮含量为5.19 mg/kg(静宁)39.46 mg/kg(长武),土壤硝态氮含量为3.97 mg/kg(延安)352.86 mg/kg(白水),除延安点土壤明显较低外其它试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大,各类果园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大,而铵态氮含量差异较小; 2)不同地区和不同树龄果园60 cm以上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土壤,高龄果园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低龄果园,并在100 cm以下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硝态氮累积现象; 3)延安果园土壤全氮、 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其它试点,需要增施氮肥以提高苹果产量,而凤翔、 白水、 长武、 静宁和西峰苹果园深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较高,应维持或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In vitro grown kiwifruit (Actinidia deliciosa, Liang and Ferguson) plantle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humic fractions distinguished by two different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and characterized through their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13Carbon (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effects exerted on plant growth, root morphology, and nutrition were evidenced by means of leaves and roots mineral content, root respiration,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The two humic substance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d the studied parameters. The lower molecular fraction humic substance, endowed with a higher content of phenolic and carboxylic groups, caused an enhanced content of micro- and macro-elements, together with a higher root respiration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0.5–1 mg C L? 1). The high molecular fraction humic substance, need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 5 mg C L? 1) in order to achieve similar effects. This fraction also caused major changes on root morphology. The ability to improve micronutrient assimilation, in particular iron, confirmed the agronomic importance of humic substances on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Incorporating deep litter cow and deep litter poultry manures with the top 30-cm soil improved orchard soil chemistry, includ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soil organic matt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pH,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in a ‘Golden Delicious’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 orchard in Zanjan, Iran. Application of deep litter cow manure at 30 t ha?1 or deep litter poultry manure at 10 t ha?1 resulted in a higher rate of nitrogen (N) release, and thus increased yield and fruit size, but decreased fruit color. The least leaf minerals were found in the untreated control trees. The control trees showed minor symptoms of N, iron (Fe), and magnesium (Mg) deficiencies during the following season.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rate of manure applied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OM). The deep litter poultry manure at 10 t ha?1 increased the soil K, Mg, calcium (Ca), ammonium-N, and EC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