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207篇
  188篇
综合类   675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通过对伊犁河谷区域1994~2004年气象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遴选出影响伊犁河谷冬小麦锈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气象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组建冬小麦锈病预测模型,可在伊犁河谷冬小麦锈病发生前的1~1.5月内做出预测,预测和实际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976 6)。  相似文献   
92.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3—1998年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用地面气象因子、50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集成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上年的11月下旬、当年的2月下旬和4月中旬。预测模式对1973—1998年的历史拟合和1999至2004年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条锈病中心病株上夏孢子在风向不变的一段时间内,气流传播的二维空间分布。优用模型 E=exp(A—BD~n)拟合叶面孢子着落量(Z)随距离(D)增加而递减。在试验条件下,以 n=1拟合最好。建立了 A 因初始菌量(S)和平均风速(W)、B 因平均风速而变的预测模型。根据田间病情分布形状推断,孢子的二维分布形状近似椭园形,并可假设抱子与风向垂直的横向分布为正态分布。孢子横向扩散程度受大气稳定度和初始菌量的影响,用椭园率(E)描述孢子的横向扩散程度,用初始菌量和平均风速建立了估计离心率的模型。采用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与梯度模型 y=A-BD~n[y=Ln(Z)]组建了孢子密度二维空间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94.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的特点,建立一个基于研究区域经济层次的交互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各个系统间的复杂关系。模型根据不同预测内容分为经济总量预测、经济结构预测、需水定额预测、需水量预测4个模块,采用不同预测方法,在EXCEL平台上实现,实用性强,适应性较好。经在乌鲁木齐市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5.
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结合,构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按特定的状态划分方法,先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再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使预测精度大大提高.最后以辽河流域某典型区为例,预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96.
沈阳地区葡萄白腐病流行动态预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 & Sydow]流行动态模型研究,初步明确葡萄白腐病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积温和降雨,葡萄白腐病果粒发病率(x)与葡萄生长时间(t)、有效积温(T)、累积降雨量(R)关系可用LOGISTIC模型和GROWTH模型模拟;在普通果园内,葡萄出芽后69-81d(7月中下旬);或有效积温5473-6493℃,或累积降雨量324.1-351.7mm,是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72-1988年三化螟发生的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应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组建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的判别模型。文中对判别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的结果说明,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系统的决定系数 R~2=0.9953,表明预报量的99.53%是由预测模型的全部7个预测因子所决定,尚有0.47%的预报量由未知因素所致,剩余通径系数 P_c=0.0684。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报检验,该预测模型的判别率达到100%。经过1989和1990年实报。预报等级与实际发生量所代表的等级相符合。证实了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模型预测因子的组成和结构符合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
本文作者从全省各地收集建柏种子29份,进行生活力、实验室发芽率、发芽势、场圃发芽率测定,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场圃发芽率,实验室发芽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
灰色系统理论,为病虫害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灰色预测模型的计算,其中关键是计算微分方程^AX(1)(K 1)=(x^(0)(1)-u/a)e^-ak u/a的解。利用Excel计算求解,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根据洞庭湖区1980~1992年油菜菌核病发病资料,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进行计算,建立灰色GM(1,1)长期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确度高,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0.
根据皋兰县中堡村麦田的系统调查资料和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对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发生期预测模型。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田间的发生与小麦的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小麦生育前期蚜量较少,随着小麦的生长蚜量逐渐增加,从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到灌浆期达到高峰。并应用1981~2000年20年的平均温度、相对温湿系数建立了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检查,符合率分别达95 %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