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05篇
  1503篇
综合类   69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闽东南天然降雨雨滴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实测滴谱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闽东南地区雨滴大小分布函数。F=1-exp[-(d/3.58I0.28)5.19I0.11]并导出了雨滴中数直径、动能与雨强的关系为D50=3.34I0.29和E=36.04I0.29。笔者认为两型对雨滴特征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2.
卢秀琴  李日新  李昕 《土壤》1996,28(1):54-57
本文以黑龙江省坡面土壤侵蚀典型区的宾县、克山试验场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造成坡面土壤流失的危害,及各降雨量的侵蚀强度。为坡耕地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加快治理速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3.
在分析黄土高原韭园沟流域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输入模型变量流域次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量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近似揭示复杂非线性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系统的产沙规律,为建立较高预报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4.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对农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仪器自身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设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分别研究半干旱区林地、草地、人工草地和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模拟天然降雨最大雨强5.05mm/min,雨量118.2~300.3mm/h;雨滴落地速度、雨滴动能等降雨特征值与天然降雨特征值是一致的;不同立地条件下径流量、侵蚀模数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5.
国内外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降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 ,用 EI30 指标度量。计算 EI30 时 ,需要降雨过程资料 ,而且计算繁琐和费时 ,为此 ,很多学者采用常规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它们往往利用区域资料经验拟合求得 ,如要推广使用 ,需要进行验证。利用我国 10个气象站降雨过程和常规降雨资料 ,通过对国内外 9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的比较 ,建议采用年雨量的指数函数形式作为估算我国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计算方法。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区域稳定性 ,应分不同区域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76.
福建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177.
不同覆沙厚度下保水剂对沙质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保水剂施入土壤后氧化、见光易分解的特性,探究不同覆沙厚度下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垂直水分的影响。采用室内重建土柱的方法,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设置4组保水剂用量(0,0.1%,0.2%和0.4%)的均质供试土体的基础上,再与4个覆沙厚度(0cm,5cm,10cm和15cm)风沙土按照随机区组设计16个处理,研究不同覆沙厚度下保水剂对沙质土壤(0—30cm)水分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用量对混合层水分含量影响最为直接,效果最显著;(2)土壤各层含水率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保水剂用量处理下0—30cm土层含水率分别为(18.78±0.52)%,(22.77±1.89)%,(37.01±10.55)%和(46.47±14.27)%;(3)4个覆沙厚度下含水率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各层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保水剂用量0.2%和覆沙5cm时,0—10cm,10—20cm和20—30cm 3个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为25.90%,37.19%和41.68%,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78.
神东矿区堆积弃土坡地入渗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择了神东矿区内土壤类型一致、土壤初始含水率、坡度相似而弃土时间分别为2002~2003年、1996~1997年、1990~1991年的小区和原状土,以及弃土时间为1990~1991年、植被覆盖度相似的不同坡度及坡度、植被覆盖度相似而坡长不同的10个试验小区进行强度为2.0 mm/min人工降雨模拟试验。通过对各场降雨进行入渗率计算,获得10场入渗率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堆积弃土具有不同的稳定入渗率,新堆积坡地入渗率要明显高于原状土,达到稳定入渗时间要比原状土长。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稳定入渗率逐渐下降到原状土水平。坡度、坡长的变化影响弃土坡地入渗过程。坡度越大,产流越快、入渗过程越不稳定;坡长越长,产流越慢、入渗率变化越大。但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坡度、坡长的改变对稳定入渗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9.
180.
次降雨过程中侵蚀泥沙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试验坡度为10°、15°、20°、25°,降雨强度为90和120 mm/h,坡长为5和7m,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降雨过程中侵蚀泥沙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体积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体积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2)侵蚀泥沙分形维数随降雨强度增强有减小趋势,受坡度、坡长影响变化规律不明显,在5 m坡长条件下,侵蚀泥沙分形维数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有先降低后升高趋势,7 m坡长条件下,10°、15°坡度情况下,侵蚀泥沙分形维数随降雨历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在20°、25°坡度情况下,侵蚀泥沙分形维数有随降雨历时增大趋势;3)坡度为10°的条件下,细沟出现后侵蚀泥沙分形维数明显小于细沟出现前,在坡度为15°、20°、25°条件下,细沟出现后侵蚀泥沙分形维数明显高于细沟出现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