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9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1.
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与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法制备了DC-chol阳离子脂质体,研究了阳离子脂质体与禽流感病毒保护性抗原血凝素基因重组质粒pSVH7复合物的特性。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与pSVH7形成复合物后,脂质体发生聚集,膜融合,脂质体直径变大,并出现了多层结构脂质体;通过检测脂质体在248nm处的吸光度变化,研究了脂质体与pSVH7质粒复合物形成及膜融合的动力学过程,脂质体DNA复合物是在最初1-15min内形成的,  相似文献   
612.
红壤丘陵区三种土壤生土熟化初期的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取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试验站所布置的生土熟化长期试验。三种不同母质的生土经过5年的熟化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土壤和处理的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等养分是不断增加的,受土壤类型、熟化措施及作物秸秆的归还与否等因素的影响。酸性土壤的pH有下降的趋势。紫色土的pH值则随着熟化的进行逐步下降,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酸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熟化过程中是逐步增加的,而紫色土则是逐步减少。在熟化开始时,作物产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类型,但5年后,它不仅与土壤类型有关,而且也与熟化措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1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用以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并对影响其絮凝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处理方法的最佳絮凝工艺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为0.1%,聚合氯化铝用量为  相似文献   
614.
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力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作物开展2季盆栽试验.以CaSO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不同氯化盐形成电导率相同而阳离子组成不同的微咸水处理(分别为Na+∶TNa;Na+/K+比为1∶1:TNa-K;K+∶TK),研究连续灌溉下土壤容重、持水性能、水盐运移,以及生菜生长响应,并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水分特征曲线相关参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咸水灌溉均增加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随着微咸水持续灌溉,土壤孔隙分布明显改变,微小孔隙比例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显著提高,以处理TNa最为显著.连续微咸水灌溉下,灌溉水钠吸附比、土壤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与土壤进气值参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2均为0.78).土壤中盐分逐渐积累,表现为第2季生菜生长季末(播后80 d)各处理0~20 cm土壤饱和提取液电导率较第1季显著升高,其中CK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且表层土壤(0~10 cm)中盐分积累更为明显.生长季末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与盐分分布基本一致.与CK相比,处理TNa,TNa-K和TK显著降低了生菜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TNa最低.  相似文献   
615.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2R,3R)-酒石酸二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用量,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一次收率达83.9%,并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16.
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玉鹏  王小明  胡震  王慧  殷辉  刘凡  冯雄汉 《土壤》2021,53(3):439-448
综述了磷酸根在一些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进展。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受环境pH、离子强度、温度、反应时间、矿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说来,矿物表面的磷吸附量随pH降低而增加,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过程和慢速吸附过程,且在弱结晶矿物中存在微孔扩散过程。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解吸过程通常存在两个阶段(初始快速解吸和随后的缓慢解吸),在解吸反应后期甚至还会发生再吸附。此外,磷酸根的吸附特性也受共存阴离子配体或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其中,共存阴离子通过位点竞争、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等机制影响磷酸根的吸附。天然有机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降低了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别是在低p H条件下。通常,富里酸比胡敏酸更能有效降低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金属阳离子可通过表面静电效应、形成三元络合物以及形成表面沉淀等机制促进磷酸根和金属在矿物表面的共吸附。最后,展望了与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特性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17.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随树龄增加无确定的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树龄增加按Logstic模型变化;交换性镁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递增;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全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确定变化规律,但土壤pH值随深度增加按幂函数增加。与撂荒地相比,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了46.4%~317.9%,18.7%~234.5%,174.8%~290.3%,19.7%~53.3%,0.6%~54.7%,74.1%~102.6%,6.0%~47.1%和83.7%~114.2%,速效钾则出现了表面富集化现象。表明油松林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618.
【目的】明确施用磷酸钾对酸化茶园土壤pH及其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以探索便捷高效的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方法。【方法】分别选取pH 3.53和pH 4.16的茶园土壤,以磷酸钾作为钾肥,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水平的施钾处理(50、100、150、200 mg/kg),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每隔1、5、10、20、30、45、60 d取出1次土样晾干并测定土壤pH、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H+、Al3+、铵态氮、硝态氮。【结果】(1)在2种受试土壤中,添加磷酸钾均可显著(P<0.05)提高酸化茶园土壤pH和交换性K+含量,提高幅度与磷酸钾的添加量呈正比,其中添加200 mg/kg磷酸钾处理对土壤pH和交换性K+的增幅最大,与CK相比,2种受试土壤pH分别提高0.17、0.19个单位,交换性K+的增幅分别为26.84%~104.97%, 3...  相似文献   
619.
冮爽 《新农业》2023,(1):21-22
针对设施果蔬栽培中的土壤连作障碍,常常需要对设施农业土壤进行改良。改良后土壤质量评估时,需要批量、快速、准确的检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本文概述了3种经过优化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通过对3种优化方法及方法特点的介绍,以期为土壤阳离子批量检测提供更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