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21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2篇
  142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近日,科技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建设河北站沽源草地生态系统等36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http://www.chinalab.gov.cn/),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与广西区共建的广西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站。通过科学院和科技部组织专家的严格评审,成为国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迄今中国科学院共有23个野外站成为国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912.
为提高塑料大棚的抗风降温性能,优化提出了M型大棚。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围绕M型大棚、大跨度拱棚、双连栋拱棚,分别开展了不同风向角下的整体风压特性分析,并通过对棚身分区计算得到了风荷载体型系数和极值风压。研究结果表明:M型大棚在各风向角下的整体风压系数均小于大跨度拱棚和双连栋拱棚;随着风向角增大,各区域风荷载体型系数大致呈减小趋势,斜风向下出现局部高负压区域;M型大棚、大跨度拱棚、双连栋拱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0°、0°、0°风向角下,对应数值分别为-0.73、-1.28和-1.16,3种棚体的极值风压分别为0.296、0.518和0.470kPa。基于研究成果建造的M型大棚经受住了多次台风的考验,通过真实工程验证了M型大棚优越的抗风性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3.
杨小亮  靳正忠  丁刚  俞祥祥  王海峰 《土壤》2022,54(5):1085-1092
尾矿风蚀是影响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以喀拉通克铜镍矿加乌尔尾矿库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实验,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和结皮量尾矿的风蚀率、输沙结构和输沙率、颗粒碰撞数和能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风蚀率、输沙率、颗粒碰撞数和能量随着实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尾矿含水率和结皮量的增加而减小。首次出现颗粒碰撞的风速随着尾矿含水率和结皮量的增加而增加。尾矿输沙主要集中在3cm高度内,占总输沙的50%以上。在结皮不被吹破的情况下,结皮的抗风蚀效果要优于含水率,因此,对于不同的风速,达到较好抗风蚀效果所需结皮量不同,10m/s以下风速任何结皮量均能有效降低地表风蚀,12m/s需25g以上结皮量,14m/s需要50g以上结皮量,而尾矿含水率在实验风速下需达到2.72%以上才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  相似文献   
914.
细沟发育及形态特征研究对理解坡面侵蚀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细沟侵蚀研究多基于室内模拟试验,无法反映野外真实细沟侵蚀规律。该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辛店沟流域为例,于野外自然坡面设置5个径流小区,结合放水冲刷试验(流量为25、40、55、70、85 L/min)与地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细沟几何形态(长、断面宽、断面深),衍生特征(细沟宽深比、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平均深度等)和分形维数、地貌信息熵、分叉比的变化过程,以及不同指标与侵蚀量、沉积量、产沙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冲刷时间增加,各流量梯度细沟断面宽度、断面深度、细沟平均深度和细沟割裂度均呈递增趋势。而细沟宽深比与流量大小相关,低流量(25 L/min)下细沟发育主要呈"宽浅式",较低流量(40 L/min)和高流量(85 L/min)下发育主要呈"窄深式",中流量(55 L/min)和较高流量(70 L/min)细沟发育在"宽浅式"与"窄深式"间交替变化。2)随着冲刷时间增加,低流量下分形维数整体趋于平稳,其余流量波动较大;中流量下分叉比呈上升趋势,其余流量下均呈下降趋势;各流量梯度下地貌信息熵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其与产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反映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3)细沟平均长度、平均断面深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可分别用于评估较低流量下累计沉积量、侵蚀量和产沙量;同时,可用细沟平均深度评估低流量下累计侵蚀量和产沙量。平均断面宽度、平均断面深度及细沟平均深度可用于评估较高流量下累计侵蚀量。此外,随着流量的增大,各形态指标与累计侵蚀量、沉积量和产沙量关系的显著性减弱。研究可为深化认识坡面细沟侵蚀过程和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5.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相似文献   
916.
高光谱遥感是监测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野外光谱反射率易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导致盐分监测精度难以保证。为有效消除水分因素,提高土壤含盐量反演精度,该研究以银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土壤光谱反射率(reflectance,Ref)和实测土壤含盐量为数据源,分析不同含水率的土壤光谱特征,将反射率经过一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 of reflectance,FDR)、正交信号校正(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和一阶微分-正交信号校正(first derivative of reflectance - 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FDR-OSC)变换,分析各光谱数据与含盐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确定最佳“除水”方法,然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含水率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呈反比,光谱在1 430、1 950、2 200 nm附近存在吸收带,1 950 nm附近为最主要吸收波段,且存在向长波漂移的现象。2)光谱数据与含水率相关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ef、OSC、FDR、FDR-OSC;与含盐量相关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DR-OSC、FDR、OSC、Ref。3)基于FDR-OSC“除水”的SVM含盐量模型决定系数Rc2Rp2和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RPD)分别达到0.952、0.960和5.04,具有极强的拟合和反演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平原及同类地区土壤含盐量的精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为提高宁夏桃园布局合理性及霜冻监测预测、评估和防御能力,以‘华玉’和‘瑞光39号’桃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霜冻试验箱模拟低温环境,于2022年4—5月开展霜冻原位试验,于盛花期、豆果期和幼果期各设置4个处理温度,分别持续0.5 h,以自然状态下的花朵和幼果为对照,跟踪调查不同低温处理下2个桃品种各发育期的受冻率,并结合室内显微观测及过冷却点,最终确定宁夏2个桃品种花(幼果)的霜冻等级指标。原位霜冻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果树受冻害温度可能略高于其过冷却点。桃不同发育期霜冻指标有显著差异,桃抗冻能力开花期>豆果期>幼果期。不同品种抗冻能力差异显著,开花期‘瑞光39号’与‘华玉’抗冻能力基本相当,但豆果期和幼果期其抗冻能力明显弱于‘华玉’。‘华玉’豆果在-1.10℃时轻度受冻,在-2.68℃重度受冻,而‘瑞光39号’在-0.96℃时轻度受冻,低于-2.16℃低温时重度受冻。‘华玉’幼果在-1.75~-0.48℃轻度受冻,低于-2.40℃则重度受冻;‘瑞光39号’幼果在温度达到-0.52℃时轻度受冻,遇-1.41℃低温则遭受重度受冻。  相似文献   
918.
人工授精技术在蜜蜂育种和保种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父本的来源,促进珍稀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介绍了在野外蜂场人工授精需要的设备与器材、操作间及器械的消毒灭菌、雄蜂的捕捉、雄蜂精液的采集、蜂王的授精、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对基层保种和育种单位野外蜂场的人工授精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人工授精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对于提高蜜蜂保种育种效率和成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19.
枯叶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自然界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is Boisduval分布在潮湿天然阔叶林。成虫主要发生期在5-9月;卵期约6d;幼虫期约36d,5-6龄,以5龄居多;蛹期约10d;1个世代约需50余d。在温度22-31.5℃,湿度48%-98%奈件下繁殖饲养状况良好,生长情况近似野外,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生长速度加快,幼虫期从野外的36d左右缩短为16.8-23d。在重庆,除取食马兰外,还有爵床Rostellularia pracumbens(L.)Nees和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Nees等为其寄主植物。枯叶蛱蝶是一种野外种群数量低、不易见到,观赏、研究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成虫出现期长达7-9个月。容易养殖的蝴蝶并且寄主植物容易大量栽培,在蝴蝶养殖产业化过程中,可作为先导种之一。  相似文献   
920.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的仿真模拟,分析现有双圆弧罩盖喷雾的流场和雾滴运动轨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罩盖的改进方案.与改进前罩盖喷雾、常规喷雾进行了流场、雾滴运动轨迹和沉积率的仿真对比以及雾滴沉积率的风洞试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罩盖的流场有利于雾滴向靶标的沉降,当风速为3 m/s时 ,安装改进罩盖喷雾的雾滴沉积率为76.88%,高于改进前的63.26%和常规喷雾的50.16%.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当风速为3 m/s时,改进罩盖的雾滴沉积率为73.35%,高于改进前的66.90%和常规喷雾的4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