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506篇
基础科学   64篇
  142篇
综合类   3801篇
农作物   374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1436篇
植物保护   13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2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不同谷物粒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为玉米小斑病大面积抗病鉴定工作提供保障.[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野生型菌株HX5为试材,探索18种植物组织培养基、9个温度梯度、9个培养时间段、7种高低温诱导和5种不同光照等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的7号培养基产孢量最多,为16.8×104个/g;24℃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在20和24℃黑暗条件下,培养35 d时的产孢量最多;35℃高温、4℃低温诱导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高、低温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一端连接1节分生孢子梗;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的产孢量最多,为4.6×105个/g.[结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为玉米小斑病菌产孢最佳培养基,该培养基可显著促进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在24℃、光照强度2000 lx光暗交替各12 h的培养条件下,病菌的产孢量最多;在35 d内培养病菌,培养时间与产孢量成正比;35℃高温和4℃低温诱导对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山东农业科学》2019,(7):72-79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在黄瓜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本试验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ND35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2组合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对生防菌处理条件下黄瓜的根系活力、防御酶活性及防御酶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ND35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25.36%,枯草芽孢杆菌J2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54.27%,菌株ND35与菌株J2组合处理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70.02%。病原菌胁迫下,生防菌组合处理的黄瓜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明显提高,峰值分别达91.60、3 239.15、165.80、201.03、256.38 U/gFW;与上述酶活力相关的酶活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峰值分别为2.94、2.39、5.01、4.49和7.96,分别达到病原菌处理下酶活基因表达量的3.27倍、6.98倍、98%、5.27倍、 2.31倍。组合处理下黄瓜根系活力、平均防御酶活性和相关酶活基因表达水平总体高于单一生防菌处理。综之,生防菌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一生防菌防治效果。该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3.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994.
从百色右江河谷采后芒果病样上分离、纯化得到多个真菌菌株,选择1个典型分离菌BSD01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ITS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确定了有效提取液的种类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能引起右江河谷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在供试的15种中草药提取液中,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总体高于水提取液。其中,在0.06 g/mL的剂量下,莱菔子水提取液和益母草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到100%;其次为石菖蒲和莱菔子醇提取液,抑菌率分别为94.59%和73.21%。它们对芒果蒂腐病菌的MIC值分别为0.01、0.02、0.11、0.09 g/mL。  相似文献   
995.
果园地面覆盖方式对桃果实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安县浅山半干旱区,以17年生桃品种京陇7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桃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以及腐烂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全园覆麦草15 cm处理的桃果实常温下贮藏8 d后果实硬度、Vc含量减幅最小,同时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腐烂率降幅最大;垄黑膜保墒集雨覆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而对照处理(清耕)果实失重率最小。综合分析认为,全园地面覆麦草15 cm的处理更有利于桃果实常温贮藏。  相似文献   
996.
为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测定了棉隆、1,3-二氯丙烯、异硫氰酸烯丙酯、环氧丙烷、戊二醛、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7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ce race 4,简称Foc4)的室内毒力,且研究了抑菌作用最强的2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的影响和香蕉苗的盆栽防病效果。结果表明,7种土壤消毒剂对Foc 4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且抑菌率随各土壤消毒剂浓度降低而减小。其中,在200μg/mL时,戊二醛和棉隆对Foc4菌和100%,EC50分别为52.50μg/mL和66.15μg/mL。在香蕉枯萎病菌土壤消长动态中,戊二醛的抑菌作用比棉隆更显著,土壤含菌量消减更快;当土壤含菌量达到稳定后,戊二醛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0×106CFU/g土,而棉隆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4×106CFU/g土。在盆栽防效方面,每株香蕉苗灌注40 mL浓度为2 000μg/mL的戊二醛时,防效最佳,达89.91%;而每株香蕉苗灌注20 mL浓度为500μg/mL的棉隆时,防效为79.41%。首次筛选出戊二醛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菌的土壤消毒剂。  相似文献   
997.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该病原菌侵染危害多种热带作物,并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β微管蛋白(β-Tubulin, TUB),对来自橡胶树、木薯、番木瓜和瓜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的70株多主棒孢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用最大似然法,在相似系数为0.9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两大遗传类群:类群Ⅰ为国内和一些国外橡胶树的多主棒孢;类群Ⅱ为其他寄主多主棒孢,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致病力测定表明,多主棒孢种内致病力分化明显,类群Ⅰ的橡胶树多主棒孢仅能侵染橡胶树,不能侵染其他寄主,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类群Ⅱ的多主棒孢在不同寄主间可以相互侵染,但菌株在致病力和发病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对其原寄主的高度致病力。多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与致病力分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研究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的种群结构、主要致病型以及为多主棒孢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木薯根、茎、叶及其腐解物水浸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结果表明:(1)根水浸液在处理后2~5 d均呈现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不同浓度之间的化感效果差异不明显;叶水浸液在处理后2 d和5 d均有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处理后3 d和4 d,仅10和100 mg/mL的叶水浸液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茎水浸液在处理后2~3 d的化感促进效果均不明显,但100 mg/mL的茎水浸液在处理后4 d和1000 mg/mL茎水浸液在处理后5 d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2)根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增至200 mg/m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浓度增至200 mg/mL时化感效果不明显;茎腐解物水浸液均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玉米大斑病菌亲环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并引物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S. turcica中亲环素基因的全长,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病菌侵染结构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亲环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125 bp,3′UTR 154 bp,5′UTR 93 bp,编码374个氨基酸,将此基因命名为CyPs1,并将其cDNA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EU679371.1,Protein ID为ACD62431.1。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CyPs1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蓝莓枯枝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等物种的亲环素同源性可达到90%以上。该基因在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染阶段均有表达,至附着胞形成和侵染菌丝形成阶段,转录水平分别升至分生孢子时期的2倍和3倍。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致病力和筛选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以来自山东、云南和辽宁的6个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为材料,用孢子悬浮液对离体叶片和花生植株进行接种,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WB-SY(分离自辽宁省沈阳市)。最佳接种条件为:开花末期使用高浓度孢子悬浮液(106/mL),接种湿度保持在90%~100%之间持续保湿36h以上,温度在25~28℃之间,接种前黑暗处理24h,接种后近紫光(波长340~380nm)处理。本文筛选出的菌株和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将为抗病品种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