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10篇
  免费   3928篇
  国内免费   5513篇
林业   9205篇
农学   8152篇
基础科学   11237篇
  9435篇
综合类   68325篇
农作物   6056篇
水产渔业   4327篇
畜牧兽医   22396篇
园艺   7669篇
植物保护   3049篇
  2024年   1241篇
  2023年   4325篇
  2022年   4163篇
  2021年   4591篇
  2020年   4710篇
  2019年   5770篇
  2018年   2560篇
  2017年   5008篇
  2016年   5752篇
  2015年   5499篇
  2014年   8403篇
  2013年   8286篇
  2012年   9760篇
  2011年   8966篇
  2010年   8289篇
  2009年   7760篇
  2008年   8793篇
  2007年   7224篇
  2006年   5983篇
  2005年   5504篇
  2004年   4113篇
  2003年   3669篇
  2002年   3311篇
  2001年   2909篇
  2000年   2080篇
  1999年   1374篇
  1998年   1231篇
  1997年   1207篇
  1996年   1089篇
  1995年   1009篇
  1994年   1005篇
  1993年   860篇
  1992年   801篇
  1991年   619篇
  1990年   624篇
  1989年   640篇
  1988年   170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0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53篇
  1955年   15篇
  1953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92.
93.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稳产增收的新型肥料,以青薯9号为试材,探究了施用生物拌种剂、药肥、复合肥、复混肥、微生物菌肥等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对马铃薯的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影响显著。其中施用药肥处理和生物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分别为86.19%、81.06%;施用药肥处理的马铃薯亩产量最高,达1 924.27kg,较常规对照增产31.74%,亩净收益达906.7元,亩增收139.36元。综合考虑,施用药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农户收入,在本地生产上可作为马铃薯新型肥料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西部农村的农资零售业态,该文以红塔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访、问卷法,选取红塔区各乡镇的40个农资门店为调查对象,从消费者状况、门店促销行为、门店管理、门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到门店的农资消费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农资运输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性别差异不大,同时发现农资门店"低成本、短期效应"的现象极为严重,各种投资主体基本上平分市场,连锁经营达到50%,也发现门店存在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提高,门店证照管理凌乱、门店财物管理系统缺失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规划、建设、监督,开展传统零售业态的升级改造,发展新型业态的西部农村农资零售业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
张玲 《兽医导刊》2020,(8):100-100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猪肉作为居民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病毒性疾病作为危害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需要养殖户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做好相关防治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猪病毒性疾病的防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克隆获得桃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明确钠离子通道的典型特征,为研究桃蚜抗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实验技术主要有RT-PCR和PCR,克隆桃蚜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得到两段cDNA序列MpNav-1(NCBI登录号:MN124170)和MpNav-2(NCBI登录号:MN176136)。MpNav-1长度为2945 bp,包括28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958个氨基酸;MpNav-2长度为3546 bp,包括34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161个氨基酸。MpNav-1和MpNav-2共同组成桃蚜的钠离子通道α亚基,MpNav-1包含同源结构域Ⅰ和同源结构域Ⅱ,MpNav-2包含同源结构域Ⅲ和同源结构域Ⅳ。同源比对发现,桃蚜与豌豆蚜和高粱蚜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分别高达97.67%和97.65%,所克隆序列包含昆虫钠离子通道α亚基典型特征,具有MFM模块,并含有蚜虫类钠通道特有模块DENS。成功地克隆桃蚜钠离子通道基因,为阐明其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随着"文化+"的融合发展,苏南地区茶文化旅游风生水起,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与兴盛的旅游业融合发展,为苏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机。基于苏南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运用RMP分析法,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分析苏南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保理念先行、强化区域协作、重视内涵开发、多元化联合营销等策略,以期推动苏南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9.
本文针对一种旋耕灭茬起垄全覆膜机在作业过程中上土从动轴的断裂问题进行分析改进。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 5.4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作业过程中轴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发现轴断裂截面所受最大应力接近6.5×106N/m2,轴所受应力随轴旋转变化较大,得出轴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轴转动时应力分布不断变化和夹土、夹草造成的应力激增。改进时通过加装轴承代替轴的转动,使轴所受力维持在一个方向。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新的结构将轴的破坏率由50%降低到1%。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改进方法可以代替费时费力的人工试验,对结构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野生矮牡丹被认为是现代栽培牡丹品种重要的祖先种之一,开展矮牡丹在内的芍药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p DNA)特征分析对阐明牡丹系统进化、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方法】在矮牡丹叶绿体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从NCBI数据库下载凤丹牡丹、大花黄牡丹、滇牡丹、川赤芍和草芍药的cp DNA数据,利用Geneious 8. 0、EMBOSS 6. 4. 0等软件,对芍药属6个种的cp DN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矮牡丹cp DNA序列共152 628 bp,共有112个基因,使用25 988个密码子,编码蛋白78个;有19个基因(包括4个rRNA、7个tRNA、8个蛋白编码基因)在IR(反向重复)区重复。共搜索到143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位点最多,为116个(占81. 12%),没有六核苷酸重复基序。尽管芍药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但不同种间IR和LSC(大单拷贝区)的边界位置仍有一定变化,凤丹牡丹LSC/IR的rpl2基因有718 bp延伸至LSC区域,而其他种的rpl2基因均完整地位于IR区。【结论】从基因组大小和基因内容来看,芍药属cp DNA高度保守;草芍药与滇牡丹cp DNA最大,为152 698 bp;凤丹牡丹cp DNA最小,为152 153bp。矮牡丹cp DNA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SSRs位点的碱基组成也偏好使用A/T碱基,143个SSRs位点中,A/T组成的位点有134个;矮牡丹cp DNA SSRs分布具有不均匀性,14个SSR位点位于IR区段,103个位于LSC区段,26个位于SSC区段。IR边界分析显示,芍药属LSC/IRb的边界变化是IR区扩张与收缩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芍药属植物的系统进化与栽培起源等研究提供支持,对芍药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优良品种选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