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2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土对锌吸附的过程可以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进行描述;利用Langmuir方程的平衡常数(Ka)可以推求出锌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函数——自由能(ΔG°)、焓(ΔH°)和熵(ΔS°),并通过对这些热力学函数的研究得出,土对锌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随加入磷浓度的增大,锌的最大吸附量虽有所减小,但吸附强度却在增大;温度的升高,不但会使最大吸附量增大,而且增加土壤对锌的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92.
选取低浓度系列平衡液进行等温吸附试验,并结合硅肥肥效试验的结果,研究了不同pH水稻土对硅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与水稻土供硅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条件下,直线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对硅的吸附过程。水稻相对产量、植株相对含硅量与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作为评价不同pH水稻土供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3.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 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50、750益)的生物质炭(BC350、BC550 和BC750),并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基于guideline106 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吸 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生物质炭施用可缩短阿特拉津达到吸 附平衡的时间,施入量越多,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施入量相同条件下,最早到达平衡的处理是BC750,BC550 次 之,BC350 最后达到饱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特性(R2> 0.864)。阿特拉津在生物质炭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表现为非线性,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联合是主要机制。在土 壤中添加3%和5%BC750 的处理用Temkin 方程拟合最佳,其余处理均符合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 方程。logKF 值随着生物质的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对于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logKF 的大小顺序表现为BC750>BC550> BC350,说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与生物质炭的热解温度有关。此外,阿特拉津的吸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 的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I 均大于1,且表现为BC750>BC550>BC350。因此,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风险评价和修复需 考虑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94.
木屑和稻秆基生物质炭对汞的吸附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0℃热解条件下制得木屑和稻秆两种生物质炭,用于比较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Hg(Ⅱ)的吸附特性,通过分析溶液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和汞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 H值为5时,两种生物质炭对溶液中Hg(Ⅱ)的去除效果最佳;等温线数据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方程,假二阶动力学方程则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由粒子内扩散模型分析可知两种生物质炭的吸附过程均受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Hg(Ⅱ)的吸附机制涉及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可能包括还原作用和生物质炭羟基与羧基与汞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95.
添加剂提高燕麦片贮藏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燕麦片的贮藏稳定性和优化贮藏条件,基于水分活度保藏理论和玻璃化转变理论,探讨了不同添加剂对燕麦片吸附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采用静态称量法研究了纯燕麦片(PO)、添加纯燕麦片总固形物质量10%麦芽糊精(PO-10%MD)、10%乳清分离蛋白(PO-10%WPI)和5%麦芽糊精+5%乳清分离蛋白(PO-5%MD-5%WPI)等4种燕麦片在不同温度(15、25和35℃)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GAB和BET模型拟合试验数据,得到描述燕麦片水分吸附特性的数学模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PO、PO-10%MD、PO-10%WPI和PO-5%MD-5%W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采用Gordon-Taylor方程拟合Tg数据,探讨添加剂对燕麦片临界水分活度(critical water activity,CWA)和临界干基含水率(critical water content,CWC)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片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型,GAB模型为描述燕麦片水分吸附特性的适宜模型。燕麦片的平衡干基含水率随着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燕麦片的Tg随着湿基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添加麦芽糊精和乳清分离蛋白显著提高了燕麦片的Tg。温度25℃时,PO、PO-10%MD、PO-10%WPI和PO-5%MD-5%WPI的CWC和CWA分别为0.054 g/g、0.126;0.060 g/g、0.175;0.056 g/g、0.138和0.056 g/g、0.139。因此,添加总固形物质量10%麦芽糊精能显著增加纯燕麦片的CWC和CWA,从而提高燕麦片的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燕麦片适宜包装材料的筛选和适宜贮藏条件的确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干制"乌叶"荔枝果肉含水率与水分活度、贮藏温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干制"乌叶"荔枝果肉贮藏条件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运用吸附原理,在水分活度为0.112~0.976范围内,研究了干制"乌叶"荔枝果肉在20、30和40℃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采用8种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确定用于描述干制"乌叶"荔枝果肉吸附等温线的最适模型;通过不同温度下干制"乌叶"荔枝果肉的吸附等温线数据获得净等量吸附热、焓变、熵变和自由能等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干制"乌叶"荔枝果肉的水分吸附呈Ⅲ型等温线,在相同水分活度时,平衡含水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Peleg模型用于描述吸附等温线是较适合的,决定系数为R2为0.9950~0.9979,均方根误差为1.9431~2.7102。热力学性质显示,净等量吸附热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较高含水率时趋近于0。焓变与净等量吸附热有相同的值,其范围为0.95~186.98 k J/mol。熵变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并没有表现出对温度的依赖性。自由能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焓-熵补偿理论适用于干制"乌叶"荔枝果肉中的水分吸附过程,此水分吸附过程是焓驱动的。研究结果为干制"乌叶"荔枝果肉的加工和贮藏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土壤对甲苯和萘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甲苯和萘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7种土壤对甲苯和萘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但其吸附等温线均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同一土壤中,萘的吸附量大于甲苯的吸附量.温度升高不利于甲苯和萘在土壤中的吸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均利于甲苯和萘在土壤表面的解吸,CTAB和SDBS对甲苯和萘的解吸率最高分别可达27.5%、12.1%和64.3%、48.8%,说明SDBS的解吸效果更好.甲苯  相似文献   
98.
表面改性活性炭对苯酚及苯磺酸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稀硝酸和氢气对活性炭试样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测定试样的孔隙性能、表面化学性能,以及试样对苯酚、苯磺酸水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得知,经表面改性处理后,活性炭的孔隙性能无明显变化,而表面化学性能及对苯酚和苯磺酸的吸附等温线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说明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玉米淀粉水分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及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指导玉米淀粉及其含物制品的干燥、储藏和包装,需要确定温度对玉米淀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及建立一个包含温度和水活度在内的新吸附等温线模型。 根据吸附原理,利用静态调整环境湿度法,测定了玉米淀粉在30℃、45℃和60℃ 3个温度不同水活度下的吸湿和解吸等温线。结果显示玉米淀粉的等温线属于Ⅱ型等温线,在一定的水活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能力下降。随着水活度的增加平衡含水率增加,在整个水活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滞后作用。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新的吸附等温数学模型,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包含水活度和温度2个参数而且拟合程度优于其它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0.
蚯蚓粪的NH4+吸附等温线与DTA曲线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南宁三种饲料人工饲养的蚯蚓的蚯蚓粪(简称蚓粪)对NH4+的吸附等温线,并与武功的蚓粪作比较。蚓粪对NH4+的吸附一般大于土壤对NH4+的吸附,南宁蚓粪又大于武功蚓粪。蚓粪吸附NH4+量的多少与其中有机质含量有关,特别与其中中温放热反应的有机质(即易于分解的有机质)呈正相关。不同饲料组成对蚓粪吸NH4+等温线的参数影响不同。在Langmuir方程中与结合能常数有关的K值的次序为:纯牛粪>牛粪+烂橙果>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而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M值的次序为:牛粪+烂橙果>纯牛粪>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而以K与真M的总的效应表示的b值的次序为:纯牛粪>牛粪+烂橙果>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因此,牛粪不仅是一个良好的蚯蚓饲料,并且可使蚓粪具有良好的保NH4+力,成为一种有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