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北郊正阳镇,其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其所在场地的精神,并运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营造一处开放的、生态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国家遗址公园。本文以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出发,提出此类国家遗址公园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相关国家遗址公园类的景观设计项目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2.
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紧密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根据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属性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再生,使遗址公园具有保护遗址和展示历史的双重功能,同时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3.
武冈:"咱们的禾苗得救了。"近日,武冈市马坪乡陈龙村石灰窑电排现场,随着55千瓦电动机的马达声隆隆响起,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进稻田,现场60余名群众激动欢呼着。这是武冈农机齐心协力抗旱魔的一个缩影。7月以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武冈市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全市普遍  相似文献   
154.
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实例,基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供给,分析了其产业选择、发展需求,并尝试将二者对接;建立了汉长安城遗址区"都市农业+遗址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从原则问题、产业类型、效益思考、现状利用、周边协调、就业创业、融合协调与动态思想8个方面对大遗址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实例分析,探索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模式,以期给其他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伤痕麒麟山     
余宗宝 《百姓》2006,(5):13-15
乱伐滥采威胁省级文物素有“第一清南山宫”美誉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宫,位于福建省华安县良埔村南屏山上,由麒麟山脉下南山收尾,依势建成,地势清秀,稳风聚气。火烧麒麟山峰(有巨大石簇五颜六色)位于良村乡西部,系南山宫主母山;它北接南垵头尖,南连南山宫,从北到南、青山环绕  相似文献   
156.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古为怀庆府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使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孕育了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靖等历史名人.留下了女蜗补天、黄帝祈天、神农尝百草等美丽传说:还有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司马承桢、刘海塘、养生鼻祖尹寿子、孙登、王刊等历代高道在这里讲经传道.武王伐纣遗址、山阳城遗址、汉献帝陵、竹林七贤遗址等古迹犹存。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织.与山水风光交相辉映.使得焦作山水更具文化神韵和内涵。就在山阳遗址有一处令人深思而又遇想的静谧之处——药王孙思邈结草为庐隐居之地药王庙.  相似文献   
157.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云飞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6,(1):156-160,168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各种迹象显示我国可能有本土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国的野生葡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驯化成象西方那样的优良食用和酿酒用的品种?中国原有的野生葡萄资源有无驯化培育为栽培种的可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8.
对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4个文化层出土的1 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来自第2、3、4等3个文化层的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形状系数较大,是一类小型硅酸体;利用硅酸体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相似文献   
159.
成都金沙遗址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测试了成都金沙遗址河流相沉积物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并通过对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和比值特征及其与粘粒、铁游离度和有机质等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微量元素特征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Ba,Cr,Zr,Sr质量分数和Ba/Nb,Rb/Sr,Ba/Sr比值可用于指示沉积物源区环境的变化;龙门山及成都平原地区近3 4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温暖潮湿—温和偏干.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分析与前人利用矿物、磁化率和孢粉分析手段的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60.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委托,北京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主持人)于1994年7月18日在北京农业大学主持召开了河南贾湖稻作遗存发现的学术讨论会,特邀贾湖遗址发掘主持人稻作遗存的发现者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居中副研究员及贾湖炭化稻米的发现者徐州师范大学陈报章副教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