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222篇
  597篇
综合类   665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991.
陈海霞  刘向红  梁宏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82-3383,347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烟台柴胡全草提取物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浓度0.1%磷酸),采用梯度洗脱方法,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7%和99.50%,RSD分别为1.34%和0.41%。烟台柴胡全草中的芦丁和槲皮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3.00和102.68μ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烟台柴胡全草中的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2.
土壤盐分是影响干旱区荒漠植物群落动态的决定因素之一。基于样方调查和不同土壤盐分梯度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与种间关联的计算结果,分析干旱区荒漠群落植物多样性、群落联接性和种间关联对土壤盐分梯度的响应动态。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含量为0.03%-0.55% (S1)、0.61%-1.24% (S2)和1.41%-1.79% (S3)的盐分梯度上,(1)随土壤盐含量升高,群落生活型结构改变,草本比例减少,乔木比例增加;(2)植物多样性指数随土壤盐分增加而下降,低盐分梯度下,二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盐梯度下二者间呈部分显著负相关(P<0.05),高盐梯度下则转为以正相关为主(P>0.05);(3)群落联接性随土壤盐分梯度转变,在0.61%-1.24%的中度盐含量时正联接性最强(VR=1.89),高盐度含量下群落转为不显著的负联接,稳定性降低;(4)沿盐分升高梯度,种间的负相关种对数增加,正相关种对数减少,种间关联(相关)强度提高,正负相关种对比(PNR)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干旱区荒漠植物多样性在土壤盐含量达到1.41%-1.79%水平时总体显著降低;土壤盐分水平显著影响植物群落和种间联接性,种间互利性随盐分梯度增加下降,物种趋于独立分布,并最终导致荒漠植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3.
刘旭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92-11594
以78份土样数据对我国半荒漠地区土壤盐度指标的换算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1:5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盐分摩尔总浓度(TEC1:5)的换算幕系为TEC1/5=11.28×EC1:5(r^2=0.99,P〈0.01),TEC1:5与盐分质量总浓度(TDS1:5)的关系方程为TDS1:5=63.37×TEC1:5(r^2=0.99,P〈0.01),由EC1:5推算土壤全盐量(St)的经验方程为Sk=3.60×EC1:5(r^2=0.99,P〈0.01)。  相似文献   
994.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外来入侵植物,为明确其潜在的扩散蔓延区域,在山东省不同区域采集31份土壤,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银胶菊对采自山东省31份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银胶菊的生长对土壤依赖性不强,在23份土壤中生长正常,占总土壤份数的74.19%。从8个土壤性状指标来看,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类型5个指标的高低不影响银胶菊正常生长,而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盐分含量3个指标是影响银胶菊生长的主要指标,其中银胶菊不适合在强酸性土壤、粘壤土或砂性土、盐分含量高的土壤生长。从区域来看,山东省鲁中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区的土壤最适合银胶菊生长,另外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南山区也比较适合其生长,但鲁北滨海区和鲁西南平洼区不适合银胶菊生长。  相似文献   
995.
《农业信息探索》2012,(1):26-26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土壤恶化完全归罪于化肥过量使用。进而认为多施有机肥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养地肥地。因此,近些年来,许多菜农纷纷不惜血本大量增施有机肥.有些菜农每667m^2棚地施鸡粪竞达到40ms以上。殊不知,过量施用有机肥也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严重时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土壤盐分累积,影响作物生长。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96.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一基础和动力,农业是社会阶层分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稳定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生与稳定.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作物高品质栽培,掌握土壤成分和运移情况,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以现代农业为背景,分析了数据同化在土壤盐分运移中的应用,为相关科研人员掌握领域动态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焉耆盆地农田耕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0%,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呈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02,含盐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发现,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高值区分布于博斯腾湖湖滨低洼地带及和静县南部的农田土壤,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pH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西南部湖滨湿地北部的农田,且从南到北呈阶梯状分布。(3)研究区土壤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的Moran’s I分别介于-0.0494~0.2585、-0.0627~0.1406和-0.0624~0.0702,其中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变异范围较窄;土壤pH和电导率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相似的Moran’s I系数变化趋势。(4)研究区农田土壤以非盐渍化土和轻度盐渍化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在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农田土壤盐渍化现状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98.
外包土工布暗管排盐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揭示外包土工布暗管埋设在非饱和带时淋洗后水分和盐分的运移规律,该文设计了模拟暗管排水的室内试验,研究2种土壤初始状态下(非饱和状态和田持状态),排水初期暗管与地下水位的相对位置及其排水排盐情况,从开始淋洗至暗管停止排水全过程中地下水埋深及含盐量变化规律、暗管的排水排盐效果及土壤剖面的水盐动态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暗管周围包裹土工布的情况下,土壤初始状态无论是非饱和还是田持,当暗管开始排水时地下水均已完全淹没暗管,此时的排盐量最大,流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地下水位先升高后降低,地下水含盐量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由累积转变为脱盐。对比淋洗非饱和土壤(试验1)和淋洗田持土壤(试验2)的试验结果,试验2中暗管的排水、排盐效果优于试验1,在试验1中淋洗非饱和土壤时,土壤脱盐率在垂直方向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0~20 cm土层的脱盐率(>85%)最大,降至无盐水平,暗管周围土壤脱盐率相对较小(<60%),仍处于中度盐渍化水平;水平方向上,0~20 cm土层的脱盐率差异不大,20~40 cm土层中距暗管越远其脱盐率越小。试验2在试验1基础上进行,淋洗田持土壤时,0~20 cm土层盐分不再变化,30~40 cm土层的脱盐率增大(>60%)。此外,试验1中淋洗脱盐效果大于暗管排盐效果,暗管主要排出暗管以上土壤盐分;试验2中暗管排盐效果增强,暗管不仅排出暗管周围土壤盐分,而且排出暗管以下土层及地下水中盐分,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土壤由脱盐型转变为排盐型。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土工布暗管的应用效果受地下水与暗管相对位置的影响,合理提高淋洗水量可以增强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及土壤脱盐效果,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暗管排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9.
膜下滴灌棉田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期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盐分高值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根据北疆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生育期内2016、2017、2018年土壤盐分监测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不同土壤剖面的积累及变化特征。结果证明该研究区域内土壤含盐率逐年增大,且随时间推移,由非盐渍化土或轻度盐渍化土逐渐转化为中度盐渍化土,部分区域转化为重度盐渍化土,连续三年内各剖面土壤盐分均由北向南呈增大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盐分主要聚积在6、7、8剖面,垂直方向,0~20 cm土层土壤含盐率变化较大,土壤含盐率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积累在80 cm以下土层。  相似文献   
1000.
高水位的顶托作用不仅易导致涝害发生,还不利于降水淋盐。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河北近滨海盐碱区埋设暗管进行控制性排水,通过分析雨季与旱季的地下水埋深、土壤含盐量及SAR变化得到暗管控制性排水对地下水埋深的调控能力及对土壤的降盐抑碱效果。结果表明:1)暗管控制性排水可调控最大地下水埋深为90cm,并可在1天时间内将地下水埋深降至30cm的涝害临界水平,暗管可控制周年地下水埋深深于对照区5~20cm;2)周年土壤含盐量呈"马鞍"型分布。雨季土壤含盐量随时间逐渐降低,降水淋洗盐分作用占主导,暗管区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旱季土壤含盐量随时间逐渐增加,暗管区土壤含盐量低于对照区0.2~0.5g/kg;3)暗管排水通过增加地下水埋深、降低地下水含盐量来降低表层土壤含盐量,经分析,旱季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含盐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于0.7;4)暗管排水可增强盐分离子的淋洗作用,暗管区盐分离子的脱盐率高于对照区4.8~26.5%,脱盐率依次为Cl~->Na~++K~+>SO_4~(2-)>Mg~(2+)>Ca~(2+);受碳酸钙溶度积的影响,雨季后HCO_3~-含量增加,暗管区HCO_3~-增加率约为对照区的1/2;5)暗管排水可有效抑制土壤碱化趋势。雨季后土壤SAR增加,暗管区增幅低于对照区0~13.2%,且SAR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处暗管区SAR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