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8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林业   3844篇
农学   501篇
基础科学   327篇
  3976篇
综合类   6353篇
农作物   322篇
水产渔业   513篇
畜牧兽医   1552篇
园艺   391篇
植物保护   582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750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726篇
  2014年   1082篇
  2013年   1051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064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893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研究目的】结合前期对产量、品质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腥草叶片主要碳氮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中以较低施肥水平人粪尿处理的鱼腥草叶片含叶绿素总量最高,达2.552 mg/gFW,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8.306μmol/(m2·s)。施用不同肥料的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为:鸭粪>猪粪>常规施肥>化肥>人粪尿,各处理以中等施肥水平的猪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最高,达46.2μg NO2-/(h·g)FW;粗蛋白以施用较高水平化肥的最高(13.31%)。【结论】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鱼腥草叶片的碳代谢,这有利于其产量的形成;但施用人粪尿不利于提高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92.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N、非蛋白质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中棉所30苗蕾期的C/N较低,非蛋白质N含量较高,N代谢比较旺盛;初花期至盛花期的C/N则较高,C代谢明显加强;进入结铃早期,中棉所30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营养体中非蛋白质N的含量均下降,反映出其"根源”和"叶源”的功能已减弱,表现出早衰迹象.为了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生育状况,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源”是根本.  相似文献   
993.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种植面积直线上升。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获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问题。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眭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硫氧还蛋白h(thioredoxin-h,Trx h)是一种能催化二硫键氧化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它参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种子中的Trx h在发芽时能促进淀粉酶和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提高、增加贮藏蛋白的水溶性、使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更易于分解,加速胚乳中的碳氮代谢。trxs基因与硫氧还蛋白h基因(trxh)属于同一基因家族,它们的cDNA有94%的同源性,表达产物也有相似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四川省温江、双流两地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是露地的1.63~3.50倍,且大棚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大微生物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中,细菌表现为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和真菌表现为下降;露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是设施年限为1a、2a和4a的大棚土壤的1.29倍、2.28倍和3.45倍,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及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都表现  相似文献   
996.
以燕麦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褐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刘彬  李新国  王建勋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365-366,413
以阿克苏地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今后应改善投能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真空碳热还原酸浸含钛高炉渣制备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钛高炉渣中含有20%~30%的TiO 2,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二次资源,但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氧化物还原难度大,硅钛难分离,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热力学理论基础,采用真空碳热还原联合酸浸工艺处理含钛高炉渣制备TiC。结果表明:真空有助于钛氧化物彻底还原,可实现渣中硅钛彻底分离,减少酸耗量,降低二次污染。真空碳热还原联合酸浸工艺处理含钛高炉渣(TiO 2含量23%左右)制备TiC的最佳条件为:炉渣粒度200目,还原温度1 673 K,渣碳质量比100∶38。  相似文献   
999.
旱种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杂交水稻汕优63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旱种水稻标记14C从茎中向籽粒的再分配、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运转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水种(常规栽培)水稻。水稻旱种后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茎中α-淀  相似文献   
1000.
钙盐诱导下土壤锰和铁的释放及其对胡椒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Releases of manganese and iron ions from an albic soil (Albic-Udic Luvisol), a yellow-red soil (Hap-Udic Ferrisol) and a yellow-brown soil (Arp-Udic Luvisol) induced by calcium salt addition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to pepper (Capsicum frutescens L.) were studied in a pot experiment. Addition of Ca(NO3)2 decreased soil pH and increased both exchangeable and DTPA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extractable Mn and Fe in soils. Meanwhile, total Mn accumulation in the shoots of Capsicum frutescens L. on the salt-treated soi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salt addition to soil induced Mn toxicity in Capsicum frutescens L. Although exchangeable and DTPA-extractable Fe increased also in the salt-treated soils, Fe uptake by the shoots of Capsicum frutescens L. decreased. The effect of added salts in soils on dry matter weight of pepper varied with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different buffer capacities of the soils for salt toxicity in an order of yellow-brown soil > albic soil > yellow-red soil. Fe/Mn ratio in shoots of Capsicum frutescens L.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t addition for all the soils, 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Mn on Fe accumulation. The ratio of Fe/Mn in the tissue was a better indicator of the appearance of Mn toxicity symptoms than Mn concentration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