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47篇
  免费   2502篇
  国内免费   8981篇
林业   1640篇
农学   14470篇
基础科学   7733篇
  4556篇
综合类   58887篇
农作物   9571篇
水产渔业   779篇
畜牧兽医   12358篇
园艺   3459篇
植物保护   2677篇
  2024年   639篇
  2023年   2325篇
  2022年   2270篇
  2021年   2463篇
  2020年   2634篇
  2019年   2629篇
  2018年   1576篇
  2017年   2683篇
  2016年   3284篇
  2015年   3740篇
  2014年   6459篇
  2013年   6427篇
  2012年   7832篇
  2011年   7748篇
  2010年   6988篇
  2009年   6803篇
  2008年   6514篇
  2007年   5489篇
  2006年   4925篇
  2005年   4628篇
  2004年   3741篇
  2003年   3305篇
  2002年   2660篇
  2001年   2769篇
  2000年   2055篇
  1999年   1630篇
  1998年   1536篇
  1997年   1528篇
  1996年   1219篇
  1995年   1250篇
  1994年   1235篇
  1993年   1134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870篇
  1990年   770篇
  1989年   778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65年   4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66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玉米试验田一次全苗的操作规程与作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深 《中国种业》2020,(8):108-112
试验田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结合国家和地方农机作业标准和科研需求,提出科研试验田管理相应的作业标准,明确了玉米试验田的规划、落实、优质苗床构建、播种至玉米幼苗期管理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2.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7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明确花绒寄甲卵储存条件对其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数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和记录了经不同储存时长的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的变化。同时,将初孵幼虫接入寄主,观察寄甲幼期发育和羽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寄甲卵储存时长对其孵化率、幼虫期、蛹期、结茧率、羽化率以及数量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卵储存时长小于45 d时,其孵化率均大于92.6%,之后开始显著下降。储存60d,孵化率下降到62.1%,储存90d后其孵化率为0。其结茧率从储存0d的45.7%上升到15d的54.8%,之后开始下降,储存60 d,结茧率显著下降到仅有26.1%。不同储存时长下,其羽化率介于80.7%~96.2%之间。其幼虫期随卵储存时长的增长而总体延长,而蛹期呈不规律变化。成虫羽化数以卵储存15 d的处理最多,平均为5头·个-1寄主,之后开始下降,储存30 d,数量下降到4头,储存45 d和0 d的数量一样,平均约为3头,储存60 d,数量下降到约2头,储存75 d,数量下降到不足1头。储存15 d,成虫单头体质最大,平均为0.030 g·头-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花绒寄甲卵的适宜储存时长为45 d内,而储存15 d对花绒寄甲的发育最有利。  相似文献   
76.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7.
随着玉米种植区域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缺乏优质高产高效抗旱玉米品种与中早熟耐密品种的问题日渐突出,寻找适合旱地全膜种植的玉米品种对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欠水年份小穗型品种表现较好,主要性状、产量表现明显优于大穗。郑单958在会宁表现为中早熟,株高、穗位、茎粗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较多、子粒饱满、百粒重高、株粒重与穗粒重较高。在特大欠水年份产量达到5 094 kg/hm2,比对照增产10.80%,显著高于对照,可作为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农业机械》2020,(2):56-56
(1)要全面、彻底和干净地清洁收割机的内部和外表.内部秸秆、杂物要清除干净,防止吸潮后锈蚀零部件,还可避免鼠害咬损胶带和电线. (2)按说明书标注要求对所有轴承及运动部件工作和润滑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不良零件要重新调整或更换,并按说明书要求加足润滑油. (3)检查所有胶带轮、链轮、张紧轮及胶带、输送带、链条的使用程度和工作状态,不能用的要更换,临时不便更换的要登记造册,便于以后更换.链条要浸油、润滑后再配装.收割机入库后要将胶带、输送带洗净油污并涂抹滑石粉后成束放置或在车上呈放松不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7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也是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种作物,对人民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玉米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一定要重视对玉米种植技术与气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