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贾勋 《草原》2007,(3):85-86
去年夏天,我在《北方新报》上写过一篇题为《塞北第一行草》的短文。没有想到这篇关涉青城文史话题,并且稍具研索意味的文章,却引起一些'老呼市'的兴趣。有鉴于此,我把思路又顺延了一步,于是便产生了下边这样的文字。如题所示,我是想说说青城的名匾,而且仅仅是建国前人们普遍认可的几块名匾。曾几何时,干涸已久的'御泉',重现玉液。一时,古城内外,传为美谈。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曾经夜半汲水,以求一担清  相似文献   
102.
林蒲田 《内陆水产》1993,(1):28-28,27
“春涨江南杨柳湾,鳜鱼拨刺绿波问。不知可是。湘江种,也带湘妃泪竹斑。”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的《鳜鱼》诗。  相似文献   
103.
悠悠丹江情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接合部,八百里丹江横贯全境。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这里作为中线工程渠首(源头)所在地,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4.
施由民 《农业考古》2001,(1):134-137
学田是指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所用的田地。 江西的书院始于唐代,大发展于宋代,而鼎盛于明代。明代江西书院的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宋代。清代主要修复于不少明末被毁的书院,同时也创办了相当数量新的书院。这些书院之所以能维持历久、长盛不衰,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书院拥有田土,通过出租耕地,收取租谷或租钱而维持各种开支。 从宋代开始,政府在各州、县都设有学校,这是官办的(书院主要是民办,少数是官办),这些学校也都有政府划拔的田地,通过田地的出租,以维持师生的开支。 本文通过解剖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清代)江西学田的…  相似文献   
105.
106.
清代云南红河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为稻谷、荞麦、玉米。红河地区水热条件良好,加上梯田稻作的发展,使得稻谷在粮食作物结构中占据首要位置。荞麦则在山地占主导地位,这与各山居民族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以及清中期之后的山地垦殖相适应。随着经济开发的深入,玉米等外来作物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粮食大宗。粮食作物结构的形成受自然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居于河谷地带的傣族等以稻谷为主要粮食作物。山居民族中,彝族、苗族等以荞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梯田的开垦,使山居的哈尼族形成以稻谷为主的粮食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107.
集市发展的情况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历史上长期被视为化外之地的贵州进入明清之后,随着中央王朝"改土归流"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经济得到了发展,集市相比前代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集市的经济职能、文教职能还有军事职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是因为集市的管理、社会治安以及地理条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清代贵州集市发展亦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8.
林晓蕾 《农业考古》2016,(4):170-175
清代,广东地区是全国有名的甘蔗生产与出口基地,蔗糖更是广东人日常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生活食品之一。由于甘蔗的普遍种植和蔗糖的大量生产,蔗糖在广东民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广东人民的婚姻、生育、交往、日常中更是被普遍使用,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用糖文化。本文以广东省番禺县为个案,对清时期广东地区民俗中使用糖的这一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9.
陈甲睿 《湖南农机》2015,(2):122-123
清代永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永佃权是对田主土地产权的分割。它是佃农通过与田主协议的形式或斗争的手段而获取的一种特殊的土地权益——既可长久使用,又与田主共同占有了所耕作的租田。从这个意义上讲,永佃农民与出租土地者是具有同等资格的两个田主。  相似文献   
110.
王玉朋 《农业考古》2015,(1):173-180
历经改朝换代,清初南京地区的仓储事业处于荒废状态。到雍正年间,官府相继进行了社仓、常平仓建设,仓储事业初具规模。道光年间,江南水、旱灾害频发,为满足救灾赈济要求,在两江总督陶澍主持下,南京地区开展了以丰备义仓建设为中心的仓储建设,仓储事业日臻完备。太平天国战后,南京地区的各类粮仓破坏严重。光绪三年后,受朝廷政策影响,南京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仓储建设活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备荒赈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