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清代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背景 皖南平原在宋代属江南东路,当时的太平州、宁国府等地是大力发展圩田的地区,是江东圩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的发展,尤其是安徽沿江江北圩田的发展,学界多有论述。如水利史专著《中国农田水利史》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地区的圩田发展进入极盛时期,其表中所列举的修筑大圩的例子均在江北;《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住)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扩展的主要区域在江北;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对安徽沿江圩田有所论述。这些论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对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情况着墨不多。实际上,皖南圩田的大发展虽然是在宋代,但明清时期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2.
论清代湘西山区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为湘西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规模的山区开发,则是推动当时湘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事件。本文即以清代为主要研究时段,以山区开发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的视角来解读湘西历史。文章论述了清代湘西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背景、具体情况,分析了其特征,考察了这一开发过程的利与弊。一方面,山区开发推动了湘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只是低水平、不可持续的开发,在促进湘西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深入总结历史上湘西经济开发的经验,同时吸取其中的教训,对今天湘西的经济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73.
佳民 《渔业经济研究》1992,(4):47-48,F003
东珠,一称北珠,即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珍珠。辽、金时代东珠即成为封建统治者掠夺人民财物的贡品。清代用以为皇室、官吏“制珠冠,嵌玉器”,因而是东北人民向皇室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古时,皇后、妃嫔、贵妇多用珍珠装饰头饰,以显示珠光宝气,雍荣华贵。也有用珍珠缀成颈饰(项链)的,叫珠璎;缀珠为帐的,叫珠帐。  相似文献   
74.
最近,在江西龙南县桃江乡樟树村的山丛中,发现一块高2.5m、宽1.5m的禁山碑。由于年代已久,风化严重,仅见碑上刻着禁止村民砍伐狩猎字样,末行“乾隆四十六年立永禁碑”则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75.
清代土地贸易关系初探中国农业博物馆李三谋土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交换市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清代,土地买卖盛行,与从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产权转移频率增高,规模加大,交易范围不断扩展,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6.
在诗词里看冬,我的心就和暖起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我品味无尽。"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拓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发情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  相似文献   
77.
清代山西北部地区风灾、旱灾、蝗灾、雹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文章讨论清代山西北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具体社会应对加以分析,对政府及民众防灾、抗灾、减灾等行为具体讨论,从自然灾害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警犬》2014,(8):58-59
大家都知道,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在养犬的人越来越多,在网上有关自己的爱犬如何对自己忠诚的帖子也是满天飞。那么,我们的先人有没有眷养犬的习惯呢?我国百姓养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那时候的人们就发现,养一头犬可以帮助自己守护家门,有的还可以帮自己打猎、放牧等等。再后来,人们慢慢地发现,如果认真地对一头犬很好,那么它也会用百倍的真诚来回报自己,而且永远忠于你和你的家人。这是多难能可贵的特点啊,古代人们也就越来越喜欢养犬,视犬为自己的伙伴、兄弟,甚至家庭关键的一部分。到了唐宋时期以来,文化发展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大批文豪才子辈出,有关犬的古诗文也大批出现,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在《聊斋志异》里的两篇关于忠义之犬的文章,供大家赏析:  相似文献   
79.
康熙三十五年,为了维持漕运的正常运行,清政府允许运丁雇募水手协助漕粮运输.粮船水手成为漕粮运输的主力军.清代粮船水手械斗现象非常突出,影响了漕运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械斗问题的形成是商品经济日益取代自然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两极分化,吏治腐败和民众生存环境恶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械斗问题加速了漕运基层社会秩序的崩溃,标志着传统漕运基层社会的终结.  相似文献   
80.
清代四川汉族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耕牛崇拜习俗.人们供奉、祭祀牛王或牛栏神;将牛当成神物,鞭牛迎春,椎牛祭神;为了犒劳耕牛的功劳,还为其过牛王节.清代四川汉族地区的耕牛崇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川西平原地区的耕牛崇拜最为盛行,其次为川南地区和川东地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清代四川稻作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区手工业、商业对耕牛的依赖程度不同造成的,同时,还受到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崇牛习俗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