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7篇
  204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大孔隙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不同粒径砂石和大孔隙域模具模拟同一深度、不同有效面孔隙度,在特制试验装置中研究积水条件下大孔隙流的三维运移行为。结果表明:湿润峰平齐且稳定的转折时间和有效面孔隙度相关性较高;不同有效面孔隙度条件下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kov模型但其参数是有效面孔隙度的函数;大孔隙的连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优先入渗起主导作用;大孔隙的存在导致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发生典型变化,给出了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增量的定量概念及其与有效面孔隙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2.
竹节制备提金活性炭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节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提金活性炭,研究温度、保温时间、水蒸气流量等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水蒸气流量的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_2吸附等温线的分析表明,竹节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大孔结构.在较佳的试验条件下,活性炭的强度、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分别为97.5%,262 mg·g~(-1),1 072.7 mg·g~(-1),1 334.2 m~2·g~(-1),0.671 mL·g~(-1)和0.574 mL·g~(-1).  相似文献   
83.
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为防止芦笋变色,  相似文献   
84.
在对多孔混凝土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对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多孔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的研究方面,为更好地实现多孔混凝土的环保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以施入保水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施入保水剂土壤吸水后的空隙变化模型,并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孔隙进行了测定,对模型进行了求参和验证,表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对施入保水剂条件下的土体吸水膨胀和孔隙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水剂施入量越高,膨胀量增加越大,孔隙度的增加也越大.  相似文献   
86.
耕地后土垡间有很大空隙,土块较大,地面不平,必须进行整地。整地作业包括耙地、平地和镇压,其目的是对耕后多孔隙土壤作进一步的加工,使表层土壤细碎疏松,地表平整。达到表层松软、下层紧密、混合化肥和除草剂的目的,为播种作业和种子发芽生长准备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7.
张旭 《吉林农业》2011,(5):106+108-106,108
文章通过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比和优化试验,扼要地简述了防水乳胶对抗渗混凝土的影响及其关系曲线分析。  相似文献   
88.
为掌握种植在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及生物量状况,以种植在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为研究对象,对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进行了定期观测。并根据28株不同大小的大叶千斤拔个体建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推算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并分析其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自种植的第2年均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率及较强的萌生能力,但其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种植2年半后的平均基径(2.89 cm)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25、1.86倍;其平均高度(3.3 m)分别是7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05、1.47倍。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为28.356 t/hm2,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生物量2.55和6.37倍。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主要以茎为主(50%~60%),根次之(23%~32%),果最小(1.79%~12.38%)。随着橡胶年龄的增大,大叶千斤拔的基茎、高度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相似文献   
90.
针对高30断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岩性、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特征,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τ2)分布谱提取表征孔隙结构的参数,经过参数优选构建储层品质指数,进而对储层进行分类,形成相应软件处理模块,能够连续地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试油结果统计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及对应的产液能力评价标准,准确率高达85%,应用效果明显。最后以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品质的模型,使得储层品质及产能评价在整个研究区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