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8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林业   1365篇
农学   1995篇
基础科学   84篇
  686篇
综合类   6772篇
农作物   1211篇
水产渔业   595篇
畜牧兽医   2898篇
园艺   910篇
植物保护   666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973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1190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有机堆肥PCR-DGGE的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自刚  黄为一 《土壤学报》2005,42(6):1047-1049
目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已成为一门产业[1]。生物有机肥料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一种化肥都不能代替的。因为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质不但可以作为N、P、K等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而且还能促使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2]。  相似文献   
992.
HPLC在化学生态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本文对其近期在化学生态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993.
水稻空间诱变的遗传变异及突变体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搭载“神舟三号”航天飞船的水稻纯合种子在返回地面后SP3代种子出现颖壳、茎杆和叶片的主脉变异为金黄色的突变体,其他性状无明显变异,经遗传分析,颜色变异属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变异。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航天诱变的水稻突变体进行基因组对比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寻找突变体(黄金1号)多态性DNA片段,经过一系列引物筛选,找到了5条多态性DNA条带,对开展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和杂交水稻聚合育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995.
反硝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硝化是微生物以氮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产生能量的过程。由微生物推动的反硝化使地球生物圈中被固定的氮素重新回到大气中去,从而实现整个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反硝化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能使江河湖海脱除氮素富营养化而得以净化,也能使农田氮肥反硝化流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多年来,基于培养技术的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很难了解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因为人们目前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足环境微生物总量的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直接提取环境DNA、通过分子标记和多种技术研究环境微生物。本文综述了环境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6.
合成大豆异黄酮的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在植物内合成异黄酮的研究历史与进展,重点深入分析和讨论异黄酮生物合成所受到的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997.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NCBI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PPO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Ⅰ和Ⅱ),其中第Ⅱ大类的PPO基因与小麦籽粒PPO活性密切相关,第Ⅱ大类第i小类中的PPO基因可能位于小麦2A和2D以外的染色体上,可作为改良面团色泽的侯选基因。通过对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4条PPO基因比对后发现,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的PPO基因(PPO-2D)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等位基因间有94个单核苷酸变异(SNP),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SNP(cSNP)有80个,这些cSNP中有36个影响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非同义cSNP。在非同义cSNP处,设计引物STS-H,对130个已连续测得两年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H在大部分低PPO活性品种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a),而大部分高PPO活性品种可以扩增出460bp的目标片段(b)。方差分析表明,a、b两种类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非同义cSNP对小麦籽粒PPO活性有重要影响。与STS01引物(低PPO活性显性标记)比较后发现,STS-H与STS01是一对互补标记,根据STS01和STS-H引物各自的特点,研究了能同时扩增两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98.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壤侵蚀学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日渐成熟的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就等级理论与尺度效应、渗透理论和源汇系统理论、格局过程关系理论以及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土壤侵蚀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证实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壤侵蚀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以黄土高原黄家二岔流域为例,从土壤侵蚀角度出发,分析了阴坡和阳坡的景观格局,提出并计算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排列顺序三个指标,然后判断它们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认为阴坡的景观格局受人为干扰大,耕地比重大,且地块形状规则,分布在坡下部位置,利于土壤侵蚀的发生;而阳坡人工草地比重大,灌木林和林地的等高连通度大,且分布在耕地之下,有利于水土保持。最后,认为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评判流域土壤侵蚀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99.
低分子有机酸离子对降低土壤铝毒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低分子有机酸离子在降解土壤铝毒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低分子有机酸离子可以对铝进行络合,使铝的活性降低,从而削弱铝毒。几种低分子有机酸离子削弱土壤铝毒的能力大小为:草酸〉乙酸〉柠檬酸。在玉米的贫栽试验中,土壤中施信柠檬酸盐,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壤高活性铝的含量促进玉米生长,从百起到很好的改良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利用sp18 mAb筛选小鼠睾丸λgt11-cDNA表达文库,命名为sp18(GenBank登录号:AF129872)的阳性克隆由 1 468 bp组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约429 bp,编码142个氨基酸。起始密码ATG位于第694 bp,终止密码位于第1 122 bp,polyA位于1 245~1 250 bp。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p18 cDNA的10~651 bp与人视神经Hr44的532~ 1 173 bp、sp18 cDNA的10~816 bp、864~1 444 bp与牛视神经Hr44的1 408~2 208 bp、2 250~2 309 bp的cDNA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 高达98%。推测sp18基因可能是生殖系统存在的一种新基因。sp18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约为15.7 kD,有8个N-糖基化位点和12个O-糖基化位点,亲水性分析表明sp18多肽是一种精子跨膜蛋白,跨膜区位于第17~33氨基酸处。将sp18 cDNA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E. coli BL21(DE3)中得到诱导表达,其表观分子量约为16.5 kD,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2%。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p18 mAb能识别重组的sp18膜蛋白,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sp18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