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避雨栽培对金柑留树保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朔金柑为试材,从2010年12月20日至2011年4月15日进行了盖膜避雨栽培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阳朔金柑留树保鲜期间果实品质动态变化,以探讨避雨栽培对金柑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避雨栽培留树保鲜技术,可以延长果实采收期至翌年4月中旬,留在树上的好果率仍有98.9%,避雨栽培不但能缓解留树保鲜金柑果实硬度的降低,保持后期较高的VC含量,而且能有效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在整个留树保鲜过程中,盖膜处理的果实硬度比露地栽培的高10.08%~14.26%,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高2.12%~5.86%,可滴定酸比对照低13.64%~14.29%;盖膜处理的金柑果实可溶性糖、固酸比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留树保鲜的金柑果实VC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留树保鲜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第2个月后金柑果实VC含量迅速下降,但盖膜处理的金柑果实VC含量比对照高8.69%~14.73%。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不同土壤剖面(0~40 cm)及不同海拔梯度上(2 500-3 100)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容重、水分等特征的分析,揭示土壤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土壤温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和海拔梯度的上升,都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在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2±24.6)g/kg、(111.2±14.3)g/kg、(91.7±12.9)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8.23%、12.83%、14.10%;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在剖面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土壤水分在0~4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波动变化,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厚叶岩白菜无菌苗的嫩叶为试验起始材料,研究了其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再生和体胚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叶片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1mg/L KT+0.5mg/L VC;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ZT+0.1mg/L NAA+0.5mg/L VC;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IBA+0.5mg/L VC,诱导率最高为30%;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ZT+0.1mg/L IBA+0.5mg/L,分化率最高为26.67%。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麦秀林区,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幼苗、幼树阶段个体数量仅占总体数量的6.6%左右,远低于其他3个发育阶段,已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2)不同发育阶段的青海云杉种群均呈集群分布,除幼苗、幼树外,随径阶的增大或年龄的增加,种群呈扩散趋势;3)分布于不同海拔的青海云杉种群均趋于集群分布,但其聚集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Pilodyn在青海云杉活立木基本密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ilodyn对青海云杉活立木南北方向进行探测,室内测定青海云杉木材各基本密度和早晚材管胞长,对青海云杉南北向Pilodyn值与木材各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胸径间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Pilodyn值南向平均值为26.3 mm,北向平均值为27.3 mm,南北向Pilodyn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北向Pilodyn值与胸径间相关关系显著,青海云杉南北向Pilodyn值与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早晚材管胞长间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对青海云杉南向Pilodyn值的贡献率最大为60%.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对北向Pilodyn值的贡献率最大为46%.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土壤水分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云杉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野外测定,并通过多元回归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总体趋势是夏季高,其它季节低,但季节动态呈现不规律的多峰曲线;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cm、10cm、15cm和20cm的土壤温度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低温时比高温时更显著;土壤呼吸的平均速率为2.145μmol.m-2.s-1。以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cm、10cm、15cm和25cm的土壤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0值依次为2.67、2.23、4.17、4.32、4.36和4.54;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关关系,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也随着增加,但是当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土壤呼吸速率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东峡林场温棚内进行了青海云杉强化苗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采取施肥措施可使苗木高生长量提高28%,地径生长量增加28.5%。  相似文献   
18.
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云杉群落中用GPS定位设置样地16个、样方256个,研究甘肃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格局类型不尽相同,草类—青海云杉林逼近泊松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有逼近泊松分布的趋势,混交林和其他类型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优势种群的集群强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777~2 800 m为显著均匀分布,2 830~3 050 m为显著集群分布;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660~2 680 m为均匀分布,3 050~3 110 m为显著集群分布;混交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随海拔升高,集群强度增大,始终为显著集群分布;灌木—青海云杉林在低海拔(2 730 m)为均匀分布,在高海拔(2 880 m)为集群分布。青海云杉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云杉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青海云杉的3个天然群体(甘肃祁连山,青海大通,甘肃甘南州)的12个基因位点表达的8种同工酶的遗传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平均45.83%的位点是多态的,平均期望杂和度为:0.2101;群体平均分化系数为:0.0643,即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3.57%,说明只有6.43%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而且,群体的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冷、臭氧及包装三结合的先进、安全、实用的保鲜新技术,解决金柑保鲜难题。在冷库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控制在5~7℃、臭氧定期灭菌条件下,保鲜期可达120d,失重率在10%以内,好果率90%左右;简易贮藏库相对湿度控制在85%、臭氧定期灭菌,保鲜期可达75d,失重率在10%左右,好果率90%以上,而且投资省,节能,便于推广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