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8篇
  4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近年来,蝗灾大面积频频发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是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新疆除采用飞机灭蝗和生物灭蝗外,主要是用风送式喷雾机灭蝗。为了提高喷雾机喷雾性能,采用9WZC-30型超低量喷雾机作为试验样机,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经方差分析,确定了影响喷雾机喷雾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2.
风筒结构对风送式喷雾机喷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送式喷雾机在草原灭蝗和防治林木病虫害中大规模使用,风送式喷雾机具有喷幅大、雾滴均匀性好、农药使用效率高和受环境制约少等优点.其中,喷幅是风送式喷雾机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喷幅的指标直接影响了灭蝗的效果和喷雾机的工作效率.为了揭示风筒结构对风送式喷雾及喷幅的影响,设计了一组不等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得到了喷嘴安装位置、整流器的安装、风筒直径和风筒长度对喷幅的影响程度,找出了它们的最佳参数组合,为风筒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同步转向高地隙喷雾机轨迹跟踪的稳定性与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模糊自适应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刚体运动学以及几何约束推导出喷雾机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并对该运动学模型进行简化;然后,基于简化的运动学模型建立喷雾机的状态预测模型;最后,结合实际工况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预测控制器。仿真试验表明:与传统的预测控制器相比,模糊自适应预测控制器的跟踪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场地试验表明:在进行初始误差2.5、5m的直线轨迹跟踪以及无初始误差的圆形轨迹跟踪时,其平均误差分别为0.0442、0.0602、0.0901m。本文建立的喷雾机运动学模型可以很好地体现同步转向高地隙喷雾机的运动特点,设计的模糊自适应预测控制器可以保证喷雾机路径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4.
BACKGROUND: Fewer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are now authorised for use in ornamental growings. Frequent spraying with the same product or a suboptimal technique can lead to resistance in pests and diseases. Better application techniques could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still available. Spray boom systems—instead of the still predominantly used spray guns—might improve crop protection management in greenhouses considerably. The effect of nozzle type, spray pressure and spray angle on spray deposition and coverage in ivy pot plants was studied, with a focus on crop penetration and spraying the bottom side of the leaves in this dense crop. RESULTS: The experim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important effect of collector position on deposition and coverage in the plant. Although spray deposition and coverage on the bottom side of the leaves are generally low, they could be improved 3.0–4.9‐fold using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technique. CONCLUSIONS: When using a spray boom in a dense crop, the nozzle choice, spray pressure and spray angle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The hollow‐cone, the air‐inclusion flat‐fan and the standard flat‐fan nozzle with an inclined spray angle performed best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swirling droplets, droplets with a high momentum and droplet direction respectively.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分析了新疆地区近儿年来的蝗灾发生状况.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地面人工化学防治在灭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该地区最新研制的用于草原灭蝗的大型自走式超低量喷雾机具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6.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高地隙喷雾机因轮毂电机控制器遇到较大扰动无法及时响应而导致的转向不稳定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液压辅助转向方法。通过对四轮独立电驱动高地隙喷雾机的自转向底盘结构原理的分析,设计了液压辅助转向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化二自由度车辆转向模型,用于对辅助转向系统转角控制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自转向和辅助转向协调控制性能。四轮电驱动喷雾机分别在自转向系统单独作业以及自转向系统和辅助转向系统协同作业的工况下,以1 m/s的速度分别进行了坡度为15°的下坡转向对比试验和水田转向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下坡试验中,单独自转向系统作业的最大跟踪偏差为6.1°,自转向和辅助转向协同作业的最大跟踪偏差为0.9°;水田试验中,单独自转向系统作业的最大跟踪偏差为10.3°,自转向和辅助转向协同作业的最大跟踪偏差为1.5°。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液压辅助转向系统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67.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喷雾机喷杆弹性变形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研究和抑制喷杆弹性变形为目的,基于ANSYS平台建立了喷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态分析,利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对有限元模型及其模态信息进行了验证。依据所建立模型及其模态信息,在ADAMS平台中建立了机架喷杆模型,并对偏转、振荡以及翻滚3种典型运动引起的喷杆末端弹性变形量分别进行了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振荡是造成喷杆弹性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抑制喷杆的弹性变形,在喷杆与机架之间添加了拉索,并分析了拉索安装在4种不同位置时,喷杆受到频率范围为0~10 Hz振荡激励后的弹性变形情况,结果表明:3/4喷杆位置处为4种安装位置中最合适处,此时喷杆各处形变量均小于10 mm,为4种中最小,相较未添加拉索时喷杆末端产生接近80 mm弹性变形来说,对弹性变形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8.
喷杆式喷雾机雾滴飘移测试系统研制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了测试并分析雾滴的实时飘移情况及飘移分布规律,该文研发了一套雾滴飘移测试系统,用于研究不同喷雾设备喷雾时产生的雾滴飘移特性并评价其飘移潜力。依照国际飘移分级标准ISO 22369-2-2010,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对喷杆式喷雾机上6种扇形雾喷头的雾化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对其飘移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并评价其飘移潜力dPV。结果表明:喷头与工作压力对飘移潜力影响显著(P0.05)。喷雾压力为0.3 MPa时,常规喷头XR110-04的飘移潜力最高,为33%。ID、IDK等气吸式喷头飘移潜力明显小于常规喷头(P0.05)。Lechler ID120-025喷头的飘移潜力最小,仅为6%。提高喷雾压力会使飘移潜力变大。研究结果可为减少雾滴飘移的施药技术研究与飘移分级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风送式喷雾机喷筒结构优化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参考系模型,将可动风机的转速作为仿真的初始值,分段划分喷筒内计算区域中的网格,利用数值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风送式喷雾机的喷筒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计算喷筒出口处的风速。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对应风机转速下,实测了喷筒出口各采样点的风速,并将实测值与仿真结果进行了覆盖率统计及χ2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喷筒压力损失及喷筒出口风速的因素依次为:出风口直径、柱形喷筒长度、锥形喷筒长度;在喷筒出口采样点上,仿真计算出的风速区间覆盖实测风速的概率为95%;χ2检验表明在水平0.05下,喷筒出风口风速的仿真值均服从其实际测量值的分布;因此,利用动参考系方法,以风机转速为初始条件,对喷筒出风口速度的数值模拟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0.
宽喷幅风送式喷雾机空间气流速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研究宽喷幅风送式喷雾机外部空间气流的分布,以期为优化其设计提供技术依据。该文对自制的宽喷幅风送式喷雾机样机外部气流速度场进行了测试,应用自由紊动射流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气流速度场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风机在不同供电频率44、46、48、50 Hz时,宽喷幅风送式喷雾机轴心上的纵向时均风速随送风距离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变化规律,气流中心速度符合三维自由紊动射流纵向中心速度幂函数衰减规律;宽喷幅风送式喷雾机的喷幅与送风距离成线性关系。根据试验数据,回归了射流边界曲线,射流与地面之间的涡结构使出风口长轴方向的射流边界曲线上下不同,两射流边界线相交点的"虚源"不在水平轴线上,上下射流边界线与轴向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20.5°和28.8°;同时,沿出风口短轴方向的两射流边界曲线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两射流边界线相交点的"虚源"处在水平轴线上,射流边界线与轴向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18°和4.23°;在纵向送风距离分别为0.5、1、1.5、2和2.5 m处的断面上,气流纵向时均速度的分布沿出风口的短轴方向上分布相似、而沿长轴方向上分布不相似;气流速度场三维曲面重构后发现,沿出风口的长轴方向上,在外边界层的内侧,风速的分布出现2个高风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