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9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89篇
  31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71.
描述真实齿面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经典的齿轮啮合理论,针对真实齿面啮合分析的特点,在提出了采有参数化Bezier自由型曲线曲面理论及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几何而又有严格数学支持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更加有效、方便实用的真实齿面数学模型。通过应用和算例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的几何关系更加直观、明确,计算稳定、可靠、适应性更强。各项性能指标较Bezier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372.
以冷杉精油为香原料,生产出泡沫丰富、洁齿力强、香甜爽口、清淡高雅,并具有杀菌消炎等保健功能的冷杉牙膏.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8372-87)的要求,并且在抗菌功能上可与其它同类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373.
为了保证全自动焊机的通过性,实现全自动连续焊接作业,采用连续冷弯管替代热煨弯管以达到等效转向效果,将直管道和冷弯管在沟上焊接完成后进行整体沉管下沟作业。管道在沉管下沟过程中会经历高应力状态,尤其对于带有水平连续冷弯管的管道,整体沉管下沟过程中的应力状态更加复杂,尚无施工先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带水平连续冷弯管管道双侧单向沉管下沟的基本规律,分析了水平连续冷弯管管道沉管下沟后残余应力存在的原因、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平连续冷弯管管道沉管下沟的可行性评判标准,并将其应用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中俄东线1422 mm×21.4 mm、1422 mm×25.7 mm、1422 mm×30.8 mm管道规格的水平连续冷弯管管道整体沉管下沟的施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74.
研究腹杆节间间距对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控制融余强度,形成平行弦木桁架强度及质量控制的理论支撑。采用Smsolve结构力学求解器对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并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验算,得到桁架腹杆节间间距临界值。采用静力加载方式,对平行弦木桁架挠度、轴向应变以及破坏形式进行测试,对2种工况模拟变形趋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腹杆节间间距0 mm与65 mm的桁架,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是设计荷载的5.26倍和3.49倍,均满足设计要求,且节间间距0 mm桁架的承载力高于节间间距65 mm桁架,2种桁架变异系数均较小,表现出较小的离散性。当达到极限荷载时,2种工况的跨中挠度值相差不大;节间间距0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不大,变形较小;节间间距65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1.5倍,此工况试件极限荷载均超过3倍设计荷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比较2种工况下桁架变形形式,可以看出节间间距0 mm桁架整体变形较小,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试验证明桁架破坏形式主要为节点齿板拔出,而导致桁架失效,破坏位置主要出现在两侧端部、跨中、加载点下端节点位置,与模型分析相一致。分析认为平行弦木桁架有较好的强度储备,在满足构件承载能力、稳定性的情况下,腹杆节间间距可在65 mm范围内进行调节,桁架失效主要发生在齿板连接节点处。  相似文献   
375.
为了提高家具产品的质量,提供家具搁板许用弯曲程度评判依据,通过视觉感知的实验方法,按照“无变形”“轻微变形”“严重变形”3个等级的评价指标,设定5种长度的搁板,每种长度的搁板设定12种弯曲变形条件,237名受试者对搁板进行变形情况判定,以探讨搁板弯曲程度超出受试者心理接受范围的临界点。结果表明:1)随着搁板长度的增加,感知到搁板变形的人数比例也随之增加;2)当搁板弯曲程度在3.0‰~4.0‰时,超过90%受试者认为搁板有轻微变形,而当搁板弯曲程度超过4.0‰时,受试者中认为搁板发生严重变形的比例逐渐增加;3)可将3.0‰、4.0‰分别作为搁板许用弯曲程度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6.
采用X线衍射技术研究4种常见经济型竹种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微纤丝角变异以及撑篙竹材质生成过程中微纤丝角(MFA)在纵向和径向位置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微纤丝角对竹材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影响。4种3年生竹材的平均微纤丝角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单竹>吊丝竹>撑篙竹>青皮竹,分别为10.46°、9.73°、9.66°和9.52°,竹种间的微纤丝角差异甚微,变化范围在0.53°~1.48°;在径向上,撑篙竹与其他3种竹材微纤丝角从内侧到外侧到竹黄均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径向部位对微纤丝角有显著性影响。撑篙竹微纤丝角受竹龄影响不显著,随竹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纵向上,不同竹龄的微纤丝角沿竹秆高度方向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受纵向部位影响显著。微纤丝角对4种竹材的抗弯性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粉单竹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与微纤丝角的相关性比较显著。研究结果以期为竹林培育和竹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7.
为实现链耙式残膜回收机作业过程中链耙捡拾机构双链传动同步性的实时监测,设计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链耙式残膜回收机双链传动同步性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电涡流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分别获得链耙捡拾机构与动力轴转速信息,判断收膜机链耙捡拾机构运行状态,并通过HC-12无线模块将状态信息传输至SG121-BGCM型工控机人机界面实时显示。室内试验表明,在收膜链耙转速为168 r/min时,系统对链耙捡拾机构跳齿情况监测准确率为96%以上;田间试验表明,在收膜机前进速度取8 km/h,链耙捡拾机构转速取168 r/min 时,跳齿监测准确率为95%以上。该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链耙式残膜回收机运行状态的实时高精度监测,有助于提高残膜回收机作业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8.
以农用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了农用拖拉机实际工况的分析模型,为解决拖拉机重载、大功率等使用要求,分析了齿轮承载能力、齿根受力分布等。分析结果表明,农用拖拉机工况复杂,但是拖拉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仍能实现安全服役的目的;随着齿轮运转,轮齿齿面受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齿面中间前后达到最大值;齿轮齿根应力分布随着轮齿啮合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齿轮齿宽中间前后。  相似文献   
379.
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对天然林落叶松锯材进行动态弹性模量EMSR测定,依据美国标准ASTM D 4761-05测量其四点平弯与侧弯的弹性模量E4f、E4s和抗弯强度(MOR),并分析EMSR与E4f、E4s、MO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MSR与E4f、E4s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0.681。 E4f、E4s与MOR相关性高于EMSR与MOR的相关性,E4s与MOR的相关性高于E4f与MOR的相关性。实验表明,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提高木材分等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0.
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摆杆驱动式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漏捡、卸膜机构回带地膜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为了提高残膜回收率,该机具采用齿链式拾膜机构和杆齿式拾膜机构配合拾膜,并采用固定刮板式卸膜机构卸膜。为确保机具的可靠性,通过对拾膜、卸膜机构工作机理和动力学分析,获得拾膜机构运动轨迹和方程,确定了实现残膜捡拾、输送和脱卸的条件。以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齿链式拾膜机构与杆齿式拾膜机构转速比(速比)为试验因素,拾膜率和缠膜率为响应值,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得到各因素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作业效果的影响,并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拾膜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速比>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对缠膜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速比。以优化后的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具行进速度0.9 m/s,拾膜齿入土深度42 mm,速比0.6时作业效果最佳,拾膜率87.2%,缠膜率1.6%,拾膜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1.3%,缠膜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6.3%,误差较小,优化模型可靠,研究结果可为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最佳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