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4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61篇
  193篇
综合类   45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68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接种商品硝化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泮进明 《水产学报》2004,28(4):419-424
与接种成熟滤料等方法相比,利用商品硝化菌接种生物滤器来源广泛,操作简便。本文使用一种商业上已取得一定成功的商品硝化菌液接种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试验模型的生物滤器。试验开始时定期接人20mL菌液(细菌含量1.5×10~10CFU·mL~(-1))以处理400g饲料产生的4.27mg·L~(-1)氨氮(TAN),12d后TAN浓度低于0.05mg·L~(-1),20d后NO_2~- -N浓度降至同样水平。在为期30d的检验期中,系统内养殖2.15kg·m~(-3)淡水白鲳,日喂饲率2%。期间养殖池TAN最大值0.465mg-L~(-1),最小值0.393mg·L~(-1),平均值0.427±0.019mg·L~(-1);NO_2~- -N最大值0.062mg·L~(-1),最小值0.038mg·L~(-1),平均值0.052±0.007mg·L~(-1);EC呈线性上升状态,每周增加32.8 μs·cm~(-1);而pH呈线性下降,每周降低0.24。系统结束时生物滤器含细菌8.65×10~6CFU·mL~(-1),水质除TP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我国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在2.1%~1.4%的日喂饲率下淡水白鲳日增重为1.91g,饲料系数1.164。  相似文献   
52.
李明云  俞安家 《海洋渔业》2003,25(4):187-188
在浙江宁海凫溪人海口附近海堤内采用咸淡水工厂化养殖香鱼,1400平方米水泥池,总产量5.65t,总产值59.33万元,纯利润40.46万元,每平方米产香鱼4.71kg,养成成活率65.52%。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54.
根据江苏省海涂养殖的现状及目前海涂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江苏省海涂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谢瑞文 《南方水产》2006,2(4):75-79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0)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残留与消除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底泥吸附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降低—回升—降低的变化趋势。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是在光照强度12000 lx、扰动强度200 r/min、pH 8.0的条件下消除最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中残留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扰动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底泥中残留量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p H变化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消除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光照强度〉扰动强度〉p H,因此清除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孔雀石绿残留应从底泥入手,通过暴晒和翻耕等方法制造高光照强度、高扰动强度条件以加速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相似文献   
57.
谭洪新 《水产学报》2004,28(6):689-694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植物水栽培综合生产系统主要由鱼类养殖池、蔬菜和花卉水培渠、循环水处理系统构成,是一种新型"养殖-种植-水质净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青浦区的实践表明:①单位水体红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Tilapianilotica(♂))和暗纹东方(Fuguobscurus)的产量分别达到58kg·m-3和12.28kg·m-3,养殖期间,氨氮浓度<1.5mg·L-1,亚硝氮浓度<0.8mg·L-1,DO>5.0mg·L-1;②水栽培蔬菜生长良好,对氨氮、亚硝氮、硝氮、总氮、磷酸盐和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7.46%、51.72%、3.7%、10.67%、9.72%和21.78%,水培蔬菜渠进水和出水的平均N/P分别为6.60∶1和6.53∶1;③生物过滤器对流经水体的NH 4 N、NO-2 N、COD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④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去除率为93.58%,NH 4 N、NO-2 N的去除率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中的pH和DO。  相似文献   
58.
淡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妍  宋碧玉 《水产科学》2006,25(1):42-44
1我国淡水养殖的现状1.1养殖产量200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56×107t,淡水产品总量为1.92×107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1.69×107t,占淡水产品总量的88.3%[2]。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境内水系发达,作为我国的渔业大省,它是淡水渔业发展最快,淡水鱼产量最高的省份,其产量  相似文献   
59.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菌素为主的药物防治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病害治疗的重要措施,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上的应用尤为广泛。由于水产用药仍存在盲目性,故对药物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方面的应用和药物代谢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我国渔用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先乐  曹海鹏 《水产学报》2006,30(2):264-271
翻开疫苗学的发展史,镌刻着以下里程碑:1796年Jenner首次发现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开创了疫苗免疫防病的新纪元,1870年Pasteur发明了第一个兽禽疫苗-鸡霍乱细菌减毒活疫苗,1942年Duff研制了第一个渔用疫苗——杀鲑气单胞菌疫苗,1986年我国第一个渔用疫苗——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