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8篇
综合类   573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培养基,以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固液比、接种量、pH、培养基装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芽孢数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条件为:麦麸58%、沸石粉34%、豆饼粉5.35%、葡萄糖2%、KH2PO40.5%、MgSO4?7H2O0.15%、pH 7.56、固液比1:1.1、装量50.39g/250mL三角瓶、接种量4.16%、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芽孢数达到6.48×1010cfu/g。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6 cfu·g-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添加剂对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水量控制在65%~70%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青贮原料,通过添加麸皮、红糖、甲酸、乙酸、乳酸菌制剂等,探讨了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添加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发酵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pH值及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升高;综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指标及感官评定来看,添加甲酸、乙酸和芯来旺Ⅰ号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在90 d的短期青贮中,是适宜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生产的高效添加剂,而乙酸作为青贮添加剂在本次试验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5.
为明确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二者混合物对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CK、乳酸菌(0.5×106, 1.0×106,1.5×106 cfu·g-1)、纤维素酶(2.0, 3.3, 4.6 g·t-1),以及乳酸菌+纤维素酶(0.5×106 cfu·g-1+2.0 g·t-1,1.0×106 cfu·g-1 + 3.3 g·t-1, 1.5×106 cfu·g-1+4.6 g·t-1)共10个处理,青贮60 d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除乳酸菌外,其他处理组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增加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添加3.3 g·t-1纤维素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添加1.0×106 cfu·g-1乳酸菌+3.3 g·t-1纤维素酶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CP)和乳酸含量(P<0.05);添加0.5×106 cfu·g-1乳酸菌+2.0 g·t-1纤维素酶显著降低了氨态氮(NH3-N)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添加0.5×106 cfu·g-1乳酸菌、2.0 g·t-1纤维素酶或1.0×106 cfu·g-1乳酸菌+3.3 g·t-1纤维素酶的光叶紫花苕发酵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6.
放线菌发酵产物对烟蚜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个放线菌菌株 (3 1-1、3 0 -2、45 -A1)的发酵产物对烟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所测菌株对烟蚜均有毒力 ,施药后 2 4h ,菌株 3 1-1对烟蚜的毒力最强 ,LC50 为 0 .0 44 7mg/ml;而菌株 45 -A1毒力最弱 ,LC50 为 0 .0 92 3mg/ml。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施药后 4h ,3个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烟蚜的致死效果差异不显著 ,但施药后 2 4h ,菌株 3 1-1的校正死亡率达 82 .9% ,而菌株 45 -A1的校正死亡率只有 48.7%。  相似文献   
107.
燕麦谷物酒精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采用糖化菌和啤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发酵,酿造成低酒精谷物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酒精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燕麦经根霉Q30328℃发酵一定时间后,42℃保温糖化24 h,再添加原料量体积的1.5%啤酒酵母,在28℃下发酵48 h,经勾调、均质、分装、杀菌得成品。  相似文献   
108.
低温条件下混合乳酸菌制剂对芦苇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鹏  白春生  刘林  曹兵海 《草地学报》2011,19(1):127-131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混合乳酸菌制剂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ex Sterd.)发酵品质的影响,对含水量为40%的芦苇添加混合乳酸菌制,分别设计4℃和0℃的发酵温度,密封发酵,分别取3,4,5,6,7和8周的发酵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发酵后第5周pH值出现显著下降(P<0.05),第8周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4℃条件下,发酵第3周起pH值一直保持在4.20以下。在相同发酵时间内,4℃条件比0℃条件时的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数量、乳酸产量显著提高(P<0.05),乙酸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低温条件下,对每克干物质添加6.63(lg CFU·g-1DM)的混合乳酸菌,可使含水量为40%的芦苇启动发酵。为保证得到优良发酵质量,发酵时间应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3种有益微生物的液态混合发酵液,经稀释不同浓度后作为育苗的播种底水进行辣椒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了稀释不同倍数的混合发酵液对辣椒苗期形态指标、干物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0倍的混合菌发酵液能明显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增加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提高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当混合菌发酵液稀释150倍时,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干重、鲜重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53发酵法生产维生素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明  田青  邓凤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450-3452
[目的]探讨以枯草芽孢杆菌B53为菌种发酵生产维生素K的基本条件。[方法]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53发酵生产维生素K,并探讨发酵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对维生素K产量的影响。[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53在含甘油50ml/L、大豆粉100g/L、酵母膏5g/L、K2HPO43g/L的液体培养基上发酵48h的维生素K产量可达7.01mg/L;在大豆固态培养基上,适宜的接种量为4%,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2h,维生素K产量达0.0273mg/g;而在豆粕固态培养基上,适宜的接种量为3%,适宜的发酵时间为48h,产量仅达O.0087mg/g。[结论]维生素K存在于枯草芽孢杆菌B53的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B53是维生素K的一种生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