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25篇
  34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柱塞滑靴组件的动力学特性直接决定了泵的工作性能。泵运转周期内,存在如离心力、滑靴副摩擦力及柱塞与缸孔间接触力等大小和方向都时变的作用力,但长期以来在对柱塞滑靴组件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中,仅局限于或在某一固定位置处、或在简化假设情况下进行计算,这给泵结构的优化设计及泵性能的预期评估带来不利影响。为在全周期内动态评估柱塞滑靴组件的动力学性能,依据不同应用需要,在简化受力情况下提出了相应的简化数学模型,在完整受力情况下,通过引入随体坐标系,提出了相应的精细数学模型。建立的模型遵循真实的柱塞-缸孔线接触力动力学行为,并进一步考虑到了接触力作用位置随工况实时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结果与基于AMESim-ADAMS软件建立的联合仿真模型分布参数法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应用实践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对柱塞滑靴组件相关重要动力学参数的全面动态评估及泵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2.
轴向柱塞液压马达机械液压耦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接近于物理样机,采用机械、液压耦合模型并综合考虑柱塞和缸体、柱塞和斜盘等摩擦副的摩擦力和液体的粘性阻尼以及减小压力脉动的三角阻尼槽等因素,建立了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液压马达高压油推动柱塞位移、机械能推动柱塞排油,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主要包括压力源(恒流源或恒压源)、负载(外部阻力矩,转动惯量)、柱塞缸体组件、柱塞往复和旋转运动转换组件、配流窗口等。仿真结果与有关文献中液压马达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马达转速、加速时间、最大输出流量的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仿真模型能够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卸荷槽和腰型槽过渡区域有通流面积突变现象,容易产生局部压力脉冲现象,且转速越高压力波动越大,通过优化卸荷槽结构型式和参数可以减小脉动冲击;液压马达工作特性受负载的影响,负载的总转动惯量大时加速时间长而稳定转速波动区间窄,相应产生的脉动也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63.
为解决斜盘式柱塞泵摩擦副的磨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轴向柱塞泵,用双端曲面齿轮代替了斜盘,用齿轮副代替了摩擦副。利用端曲面齿轮副传动原理建立了单柱塞、六柱塞双端曲面齿轮式柱塞泵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得出了柱塞运动规律。通过ADAMS虚拟样机建立了柱塞泵运动特性仿真模型,验证了新型柱塞泵柱塞运动的可行性。利用LH-050型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柱塞泵运动特性测试实验台进行了相关测试,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和理论值对比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5%以内,证明了柱塞泵运动特性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某新型离心式双心室人工心脏泵内部血液流动特性,采用CFD技术对泵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该心脏泵内部速度、湍流动能和切应力分布规律,同时得到了泵进口流量、作用在不同过流部件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变化情况,并对蜗壳处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双心室心脏泵内部流场没有出现明显的流动死水区,满足心脏泵的抗血栓要求;泵内压力和切应力分布规律相似,整体分布均匀,满足抗溶血性能的要求;由于心脏泵的整体设计为对称结构,很好地平衡了左右叶轮的轴向力;较小的泵整体结构的径向力和转矩有利于心脏泵抵御瞬态的径向负荷;左右两泵蜗壳处的压力脉动呈现明显的正弦周期性变化规律,均含有6个波峰和6个波谷,且各监测点处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这是由于叶轮和蜗壳的动静干涉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提高磁力泵磁力联轴器的传动转矩,对Halbach阵列的特点和制造方法进行阐述,并分析了Halbach阵列的磁场分布情况及磁体的磁化规律.基于ANSYS求解磁传动转矩的基本原理,应用ANSYS软件对24极式Halbach型磁力联轴器的气隙磁场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转角差、气隙厚度、永磁体厚度以及轭铁厚度对磁力联轴器传动转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Halbach型磁力联轴器的传动转矩随转角差呈正弦周期性变化,且在转角差为磁极张角一半时取得最大值;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工作气隙厚度以提高其传动转矩;随着永磁体厚度的增大,其传动转矩值变化较大且在使用较大尺寸永磁体时更能充分体现Halbach阵列的单边聚磁特性;随着轭铁厚度的增大,传动转矩呈下降趋势但影响很小,因此,在设计Halbach型磁力联轴器时可以取消轭铁结构以降低转动惯量,从而增强联轴器的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6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纲》要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7.
吉林省几种常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几种常见树种颗粒燃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7种颗粒燃料以玉米秸秆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大(11.90%),沙松去皮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低(0.37%);杨木颗粒的去灰分热值最大(20.896kJ/g),其次是椴桦混颗粒(20.885kJ/g),白桦去皮颗粒的去灰分热值大于白桦未去皮颗粒,木质颗粒大于秸秆颗粒.木质颗粒燃料以杂木颗粒燃料的轴向抗压性最强,其轴向载荷值为0.2355kN,其次为沙松去皮颗粒,其轴向载荷值为0.2149kN,白桦未去皮颗粒要强于去皮颗粒;白桦未去皮颗粒燃料的径向抗压性最强,其径向载荷值为0.6402kN,其次为杂木颗粒,其径向载荷值为0.6242kN,白桦未去皮颗粒要强于去皮颗粒.从抗压性角度分析宜选用杂木颗粒.杨木颗粒和杂木颗粒的质量损失率相对于其他4种颗粒较低,分别为0.1316%和0.1438%.椴桦混颗粒燃料的渗水率最大(10.235%),其次为白桦去皮颗粒(10.233%),白桦未去皮颗粒的抗渗水性要强于去皮颗粒.通过不同时间抗渗水性能测试,20h后,6种木质颗粒都呈完全剥落状,但杂木颗粒状态要稍好一些,外型仍呈颗粒状.不同颗粒燃料的去灰分热值、轴向载荷和抗渗水率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  相似文献   
68.
离心泵叶轮平衡孔液体泄漏量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BA-6型单级单吸离心泵上,通过更换不同直径平衡孔叶轮的试验,测量了叶轮后密封出口压力、泵进口压力,得出了平衡腔内液体压力、泵进口压力与泵扬程的试验曲线。据此计算得到了平衡孔液体泄漏量特性曲线。在设计工况下,比较分析了当平衡孔直径不同时平衡孔液体泄漏量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实测泵轴向力曲线表明依据平衡孔泄漏量特性曲线计算得到的轴向力曲线,可以满足工程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69.
针对螺旋离心泵轴向力求解时,数学模型建立和方程难以封闭等问题,为了实现螺旋离心泵轴向力的定量求解,研究其轴向力受介质的影响和随介质的变化规律,以150×100LN-32型螺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选用清水和两相流含沙水作为介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时均连续方程及Navier-Stocks方程,并采用标准k-ε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螺旋离心泵内流场的压力分布后计算出轴向力,从而避开了单纯数学上定量求解螺旋离心泵轴向力的许多难题.在此前提下,通过研究在固液两相流介质中,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直径及不同的流量对轴向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离心泵的轴向力随两相流介质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和颗粒粒径的增大反而减小.该结论对于提高螺旋离心泵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提出了一种柔性机器人用永磁变刚度机构。由于电动机转矩有限,在不用增加绳索拉力的情况下,通过该机构实现了柔性机器人关节更强的变刚度能力。该永磁变刚度机构主要由磁弹簧单元和滑轮绳索单元构成。通过虚位移法建立了弹簧磁力和绳索拉力解析模型,通过实验对永磁体间磁力和绳索上的拉力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其结果表明,永磁体间磁力、绳索拉力和刚度随永磁体间气隙减小呈非线性增加,随永磁体长度和平均半径的增加而增加,保持三角形结构高不变,绳索拉力和刚度随着三角形结构底长的增加而增加,减小滑轮半径,可以进一步增加绳索刚度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