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356篇
基础科学   696篇
  420篇
综合类   3096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919篇
园艺   848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为了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微生物携带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根据抗性基因β-内酰胺酶(bla)和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4在线工具设计特异LAMP引物,成功建立了检测上述2个基因的可视化LAMP方法。该LAMP体系在65℃条件下反应1 h,以100μmol/L HNB为最佳浓度,可实现阳性结果的准确判读,bla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 pg/μL。应用该LAMP方法成功检测到污水环境的微生物携带bla抗性基因。建立的LAMP方法在快速、可视化检测环境中抗性基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3.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14.
猪细环病毒(TTSu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DNA病毒,在世界猪群中广泛存在,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而且有潜在跨物种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引起了养猪业的极大关注。通过综述TTSuV近年来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对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养殖业主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种养结合,可延长产业链,提高土地的经济利用率;同时改善畜禽的日粮结构,降低饲养成本,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行种养结合,既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收益,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本文从种养结合的含义、意义作用、技术原理及种养结合模式分类等几方面综合论述了有关种养结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6.
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检测了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酸度等新鲜度指标,探讨了砀山酥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的保鲜时间为42d,其特征性气味成分主要为正己醇、1-辛醇;不新鲜砀山酥梨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2-甲基丁基乙酸酯、硅酸四乙酯、异戊醇、正己醇、1-辛醇、香叶基丙酮,且砀山酥梨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的阈值分别为1.57、2.74、1.39、15.15、211.13、2.36μg/L。试验结果为通过气味判断砀山酥梨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7.
以胡萝卜为试材,采用乙烯及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处理,通过对贮藏60d后胡萝卜的品质劣变率(长须根率、腐烂指数、出薹率)、外观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1-MCP对胡萝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手洗贮藏可抑制胡萝卜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率、抑制可溶性糖含量的损失、保持较高的外观指数及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手洗后贮藏则可有效改善胡萝卜贮藏期间的表皮褐变问题。  相似文献   
118.
以苹果新品种‘岳冠’为试材,用不同浓度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果实,并用0.04 mm保鲜袋包装,于(0±0.5)℃环境下贮藏,探究1-MCP处理对‘岳冠’苹果采后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有效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率,使果实呼吸高峰延迟15 d,延长了贮藏期,保持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处理浓度为1.0μL/L。  相似文献   
119.
苹果幼园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宝鸡地区新建矮化密植苹果园面积较大,矮化自根砧或双矮果园普遍采用宽行密植、网格立架扶干栽培模式(株距1-2 m,行距3.5-4.0 m)。由于行间较宽,幼树期(1-3年)间作较为普遍,笔者对间作物种类、收益及对幼树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多点调查,并对间作技术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利用实时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特异、灵敏、快速地检测检疫性病原菌玉米晚枯病菌(Cephalosporium maydis),本研究选择种间遗传距离较高的Tef-1α和H3基因作为特异性基因,进行特异性引物的筛选、检测温度的优化、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引物组合为Tef-2,检测温度为65℃,最小检测限为0.10 pg/μL,且只对玉米晚枯病菌靶基因特异,检测应用结果可靠。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用于玉米晚枯病菌的高效特异性检测,可为检验检疫部门对玉米晚枯病菌的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