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8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854篇
林业   616篇
农学   2214篇
基础科学   1358篇
  1187篇
综合类   6508篇
农作物   1411篇
水产渔业   464篇
畜牧兽医   1709篇
园艺   767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1004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775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根结线虫和抗斑萎病毒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根结线虫的 基因和抗斑萎病毒(1w V)的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其中与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试材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试材存在 I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 bp、160 bp和750 bp、570 bp、160 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无 I酶切位点;与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扩增出400 bD的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82.
赵静  单雪松 《家畜生态》2004,25(4):177-178,182
AFLP是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它结合了RFLP和PCR技术的优点,具有RFLP的稳定性和PCR的高效性,被称为“最有威力的分子遗传标记”或“下一代分子标记”。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综述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这种遗传标记的原理、技术特点、技术发展及其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小麦抗叶锈基因Lr 38的AFLP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几乎在所有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5%~15%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1]。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发现位于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第7组的一条染色体上,并被标定在6 DL上[2],是抗性很强的抗叶锈病基因,国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对Lr38有毒性的菌株,是一个应用潜力很大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84.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MFR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FLP方法对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23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共筛选了64对引物,获得一对引物(M05/E03)可在MFR小种中扩增出一条特异性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具有325个碱基。根据特异性片段序列设计出SCAR标记引物,对60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分离物进行回检结果表明,研制的SCAR标记能够准确区分MFR生理小种。本实验结果为小麦锈菌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策略和已获得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BSA)、平行芽变分析法(PSA)和已知信息捕捉法(KIH)是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是果树基因作图、图位克隆、分子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等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6.
苹果基因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玉新  翟衡 《果树学报》2004,21(6):586-591
借助分子标记手段苹果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涉及苹果的抗性、生长发育、果实品质等各方面基因,综合有关文献,将其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发现的主要苹果遗传标记、已构建的苹果遗传连锁图谱及苹果的转基因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苹果基因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苹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可在增加选择强度、提高选择准确性、利用遗传变异及扩大有效群体大小方面发挥作用.鸡的快慢羽基因、矮小型基因及裸颈基因等作为标记基因在鸡的遗传育种中已逐步得到应用,但由于还存在理论、统计学及成本上的局限性,MAS还不能在家禽育种中广泛应用,随着分子遗传、数量遗传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MAS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9.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90.
《饲料与畜牧》2004,(6):31-31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的“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养殖新品种通过了技术鉴定。该品种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较强的优良性状。规模养殖试验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养殖成功率超过9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养殖成功率不足70%。通过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RAPD技术、微卫星DNA技术以及线粒体DNA分析等研究了不同选育世代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