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71篇
  241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智能Agent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天气预报方法运行软件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智能Agent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模型。利用自动输入Agent,解决天气预报资料选取问题;知识发现Agent,解决天气预报指标要素选择的问题,建立天气预报因子库;推理判别Agent,解决天气预报预报指标合成分析的问题,建立客观的天气预报方程;移动和共享输出Agent,解决天气预报预报结论分类输出问题,来实现Agent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智能部件,多Agent技术通过协作和交互,共同完成应用模型任务。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天气预报方法运行软件系统中,系统运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有效地防治棉叶蝉,促进华南棉花发展,研究了10个陆地棉品种田间棉叶蝉数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建立了11个陆地棉棉叶蝉数量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其中3个分别可以较准确地预报抗虫棉95-1、石家庄428 2个品种和10品种平均单株棉叶蝉数。品种间棉叶蝉发生轻重对温度、降水的反应不同,为了提高预报精确度,每个品种应各建立一个棉叶蝉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13.
王沛涛  杨玲珠  张海霞  王艺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1-10232,10282
利用华北南部邯郸市16个站1980~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沙尘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年变化以及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浅析了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姜丽霞  杨晓强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38-10539,10553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5.
问卷分析表明,本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改比较成功,尤其是一周时事工作历深受学生喜欢。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沙尘天气变化规律,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浮尘、扬沙、沙尘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K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各等级沙尘日数及沙尘强度指数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浮尘日数和扬沙日数均在1990年前后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沙尘暴日数和沙尘强度指数无明显突变点;(2)沙尘天气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且强度较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阿拉善盟的中部及西部与乌海市交界地区,向东迅速减弱,地区间差异明显;1960—2020年,沙尘天气减弱程度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更为明显;(3)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减弱,既与增温背景下的大风日数减少(10.1 d/10 a,p<0.01)及冬春季节降水增多(2.65 mm/10 a,p<0.01)有关,也与持续多年的大规模生态治理下,NDV...  相似文献   
117.
水分胁迫和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冬小麦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及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建立了几种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的逐步回归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各生理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气孔导度(Gs)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光合速率(Pn),而蒸腾速率(Tr)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光合速率,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s、Tr、Pn的峰值有提前的趋势;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气温差的峰值均在13:00左右出现,而细胞液浓度(CSC)的最大值出现在14:00~15:00。土壤水分与Tr、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WSI、冠气温差和CSC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气象因素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土壤水分状况而发生变化,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冬小麦生理指标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特征,基于台站观测和5个CMIP6模式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Delta降尺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种极端降水指数的历史与未来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Delta修正过后的CMIP6模式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用于贵州省极端降水的预估。(2)在1961—2019年的历史时期,贵州省的R95P,R25mm和CWD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而R95C呈明显的东中西差异;除CWD外,其它3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61—2019年均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3)未来3种SSPs情景下,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4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4)相较于历史时期,4个极端指数除R95C外均有增有减。R95P与R25mm在空间变化上相似,都表现为西北部较历史时期有减少,其余地区则表现为增多,且随SSPs升高而增大;CWD在中南部地区表现为减少,其余地区为增加,以北部较为明显,且在SSP126情景下最为显著;R95C则在整个地区都较历史时期增多,在中西部变化最明显,且在SSP245情景下最显著。总体而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的极端降水随SSPs的不同而变化,但...  相似文献   
119.
尚天赦  王飞    戈文艳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248-255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为了做好应对极端事件的准备,利用GLDAS-2.0数据集进行可靠性分析后,提取9个极端降水指标,使用M-K检验方法分析了1948—2014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突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高,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增强趋势明显,连续湿润天数变少,强降水变多,其中西北地区变化最为明显;西北地区中西部,中南与西北、华东的两个交界范围,极端降水相关指标突变趋势明显。结果显示西北地区中西部,西南和中南交界地区以及中南和华东交界地区发生极端降水的频率高,应提前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0.
夏冰  马鹏宇  徐聪  张磊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256-266,284
为探究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变化及对极端天气指数的响应情况,利用MODIS NPP数据和极端气候数据,辅以斜率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极端降水指数和极端温度指数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近20 a黄河流域植被NPP呈从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大面积上表现为增加趋势。(2) NPP与极端降水指标以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为主。其中,除最长连续湿润天数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的像元占比为16.5%,其他几种指标均在25%以上。(3)极端降水事件的水量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温度事件中与偏冷相关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变暖有关的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变化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年际差异大。(4)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日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冰冻天数和霜冻天与植被NPP以负相关为主,日最高气温的最小值、日最低气温的最小值、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气温日较差和暖期与植被NPP以正相关为主。近20 a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其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增多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