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6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852篇
基础科学   45篇
  258篇
综合类   2210篇
农作物   636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1065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快、慢羽固始鸡体尺与繁殖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 3只5 5周龄的固始鸡快、慢羽公鸡的体尺和精液品质性状的测定和分析表明:成年固始鸡快、慢羽公鸡间的体尺性状差异不显著(P >0 .0 5 )。慢羽公鸡的射精量显著高于快羽公鸡的射精量,而精液pH值、精子计数、死精率及精子畸形率5个性状在快、慢羽固始鸡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 5 ) ,表明快、慢羽固始鸡基因对公鸡繁殖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Correlations between four grain quality, 24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eight element contents of 653 accessions from Yunnan rice were analyzed. P, K, Ca and Mg contents of core collection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most plant morphological and grain quality traits, and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0.01) among some traits including P content to number of stems and tillers, K content and amylose content, Ca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Mg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Mn, Zn, Cu and Fe contents of core collect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 few traits, such as Fe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0.1121^**), Zn content and seed setting rate (-0.1411^**), Cu content and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0.1398^**), Mn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0.2492^**).  相似文献   
993.
陕西省小麦农家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白粉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普通小麦农家种为对象,开展了其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和白粉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110cm有768份,占总体的66.7%;穗粒数在20 ̄40粒之间的有647份,占总体的56.2%;千粒重较小,主要在20 ̄30g之间,有858份,占总体的74.5%。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白粉病表现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农家种分别有2份、13份和63份,分别占总体的0.2%、1.1%和5.5%。通过调查分析,从中筛选出株高较低、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和白粉病抗性较好的材料12份,这些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在普通小麦的品种改良,尤其在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张娟  张正斌  谢惠民  董宝娣  胡梦芸  徐萍 《作物学报》2005,31(12):1593-1599
利用19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干旱状态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12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势和叶片离体失水速率之间的关系密切,说明这些生理性状是瞬间和短时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蜡质含量、叶片湿度和相对含水量相关性不大。因此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状,为小麦抗旱节水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单粒观察值的胚乳性状QTL图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谷物胚乳性状是决定谷物品质的一类重要性状。由于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形成的三倍体组织,因此胚乳性状的遗传基础要比通常的二倍体农艺性状复杂得多。本文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提出利用分布于染色体上的所有分子标记对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进行区间作图的极大似然估计方  相似文献   
996.
非平衡区域试验的甘蔗品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方法,对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4年6个试点的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同,蔗茎产量以年份和试点的效应为主,蔗糖产量是年份及基因×年份互作效应为主;(2)7个主要性状与蔗茎产量之间及其与蔗糖产量之间的协方差分量效应基本一致;(3)甘蔗品种粤糖93/159和Roc22的9个性状表现均较优良,综合性状和蔗茎产量及蔗糖产量的稳定性较好,是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97.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对28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大田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和抗旱性与水旱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与其在正常灌水条件下的产量性状高度正相关,而与正常灌水条件下的株高和穗位高等性状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多的自交系比穗粒数少的自交系在干旱条件下更高产也更抗旱;穗粒数、株穗数和株高这3个性状与旱地玉米高产抗旱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98.
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对小黑麦6个亲本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水分和无氮浸出物6个饲草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04-1、新小黑麦1号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作为改良饲草品质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1号×新小黑麦3号、04草鉴3×新小黑麦4号、04草鉴3×H03-7这3个组合的SCA效应值在饲草品质的4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优质育种的重点组合.  相似文献   
999.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LWP、RWC、LR、REC、MDA、RS、Pro和Chl与玉米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生理生化指标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RWC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其它均以非加性基因占主导,狭义遗传力低。  相似文献   
1000.
在分蘖期对目前湖南省普遍栽培的16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进行不同淹涝强度处理,测定了淹涝胁迫处理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农艺性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叶片相对受害率的高低表明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稻。2)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株高都呈现出低 高 低变化规律,杂交稻出现最高株高的天数在处理4 d后,常规稻在处理2 d后。 3)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始穗期推迟的天数都增加,杂交稻始穗期推迟的天数幅度小于常规稻。 4)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都降低,杂交稻下降的幅度小于常规稻。 5)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相对电导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常规稻;在杂交稻中,丙二醛含量逐步上升,常规稻表现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杂交稻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趋势大于常规稻。 杂交稻耐淹涝胁迫的能力强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