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936篇
基础科学   170篇
  257篇
综合类   4070篇
农作物   71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591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被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推荐为“全营养食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含盐量为0.3%盐碱地条件下采集6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6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6.38%~30.30%之间,产量变异系数最高,籽粒直径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主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且主穗长的增加可以直接极显著促进产量的提高,而株高则通过主穗长来间接提高藜麦产量;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8时,可将30份藜麦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且Ⅰ类材料更适宜于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降维至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7544%,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主穗长、产量和株高,主要由株型因子构成,第2主成分主要包括籽粒直径和千粒重,主要由粒型因子构成。通过分析藜麦种质资源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条件下产量与农艺性状表现,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盐碱地种植的藜麦品种及其在江苏盐碱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川康优丝苗在长江上游稻区年推广面积5 万hm2 左右,并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增大,该品种在不同耕作方式、不同育插秧方法、不同播种期、不同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应进行系统集成。对川康优丝苗飞机直播、强化栽培、机插秧技术进行总结,并集成了川康优丝苗轻简、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以供推广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中麦998(津审麦2015001)2015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天津市冬麦区种植表现为抗倒伏较强、抗病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等.2016~2017年在河北省多地进行了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试验,并通过了河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引种备案,引种编号为(冀)引种[2...  相似文献   
994.
川甜一号甜椒是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杂交一代新品种。2000年试配成功,2001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2—200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丰产、品质优良,适用于早春保护地或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也可做延秋栽培。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针对川中盆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特点与存在问题,选择盐亭县作为典型,应用参与式理论与调研方法,进行案例分析,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科研项目,采用参与式规划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对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陈翠萍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276-6284
耐盐性是藜麦重要的优良特征之一,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是参与藜麦耐盐胁迫途径的关键酶。然而,关于藜麦BADH基因家族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基于藜麦基因组数据库,进行藜麦BADH基因家族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共筛选到3个BADH基因成员,BADH蛋白氨基酸长度分别为500 aa和501 aa,蛋白分子量为54.47~54.80 kD,理论等电点为5.26~5.44,呈酸性,蛋白性质稳定,为疏水性蛋白;预测BADH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物酶体,且无跨膜结构域,均属于ALDH-SF super family (醛脱氢酶超家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藜麦BADH基因家族均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基因结构相似;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藜麦BADH与中亚滨藜、菠菜和籽粒苋同属一分支;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BADH基因启动子含有多个与光响应、植物激素、胁迫和植物生长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藜麦BADH基因家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BADH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川黄芪种子为材料,设置温度(低温5℃,常温15℃,高温25℃)和湿度(低湿10%,中湿30%,高湿60%)复合9个双因素处理,随处理时间(7, 14, 21 d)测定发芽率和5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水分组合均促进了川黄芪种子萌发,其中常温/低湿处理第14天的萌发率最高,达70%。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降低,并且湿度越高,SP含量越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升高,并且常温组合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低温和高温组合;此外,低温组合和高温组合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合,说明川黄芪种子萌发后受到低温和高温胁迫,常温条件最适宜萌发。主体间交互检验发现,温度、水分、胁迫时间对SP、SOD、POD、CAT和MDA均呈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SOD与MDA可作为评价川黄芪种子生理活性的主要指标。综上表明,常温/低湿处理14 d是川黄芪萌发的最佳条件,此时川黄芪种子的生理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川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刈割期及其互作对河套地区大麦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蒙啤麦5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施用量[氮肥选用尿素(N:46%),纯氮施用量为82.5 kg/hm2(A1)、108.0 kg/hm2(A2)、135.0 kg/hm2(A3)]、种植密度[375万株/hm2(B1)、450万株/hm2(B2)、525万株/hm2(B3)]、刈割期[抽穗期(C1)、灌浆期(C2)及乳熟期(C3)],分析三者及其互作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量、刈割期对蒙啤麦5号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以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种植密度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的影响有限。氮肥施用量是影响鲜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因素,对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7.60%、55.90%、34.34%;刈割期是影响干草产量以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  相似文献   
999.
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来分析和比较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水、电导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小麦和牧草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小麦收获后,小麦地裸露类似于裸地,而牧草继续生长并保持覆盖耕地。当耕地被植被覆盖时,其地表的日照强度、表层土壤(0—5cm)的温度和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的湿度和表层土壤的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植被盖度与土壤盐含量间相关性最强,土壤含水率与盐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kg/m2,可使植被覆盖区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升高6%,盖度每提高1%,可使表层土壤的电导率降低2.2μS/cm。[结论]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牧草覆盖耕地时间较长可预防耕地发生盐渍化危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铝箔袋真空密封和尼龙网袋非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临沧铁壳麦种子生活力指标、贮藏期、a-淀粉酶和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了解其a-淀粉酶和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影响种子贮藏期的酶学机制,为更好地保存临沧铁壳麦等云南小麦亚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临沧铁壳麦种子真空密封于铝箔袋和非密封包装于尼龙网袋内,在昆明室内温、湿度条件下贮藏63、125、189、210、252和365 d.采用标准发芽试验、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计和实时PCR(RT-PCR)方法,分别测量种子的生活力指标、a-淀粉酶和LOX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真空密封包装的种子在贮藏125 d后,发芽势为78.3%,发芽率为96.7%,加权发芽指数为0.622,发芽指数为30.933,活力指数为539.1,而非密封包装的种子在贮藏125 d后发芽势、加权发芽指数及发芽指数已明显下降,至189 d时观测的5项生活力指标均出现断崖式下降,分别只有125 d时的14.9%~25.0%.两种方法包装贮藏后的种子,a-淀粉酶和LOX活性无明显差异.种子贮藏期与生活力指标、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简单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昆明室内温、湿度条件下,非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临沧铁壳麦种子贮藏期随加权发芽指数和LOX活性的增加而缩短,随a-淀粉酶活性和TaLOX3-4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而延长,但真空密封方法包装贮藏的种子,其贮藏期只随a-淀粉酶基因amy3相对表达量的减少而延长.[结论]真空密封在铝箔袋中的临沧铁壳麦种子具有更长的、保持高生活力的贮藏期,其贮藏期不随a-淀粉酶和LOX活性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