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305篇
基础科学   109篇
  139篇
综合类   813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脂质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功能活性的化合物,参与调节多种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过程,对维持植 物组织中生理动态平衡至关重要。脂质组学(Lipidomics)自 2003 年被提出后,已迅速发展成为对脂质整体系 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传统代谢组学注入新的技术支撑,有助于阐明脂类物质在植物中的代谢调控机制。 同时,质谱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标记、非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物质同时分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组织 中各类脂质分子的空间分布研究。介绍了脂质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脂质分析技术在植物 种子脂质代谢调控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新兴质谱成像技术在植物种子中脂类物质的成像应用。脂质组学 和质谱成像技术作为目前多组学技术的重要补充,将为植物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的深入探究提供新的契机。亚 微米级高空间分辨率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在空间分辨水平的脂质代谢调控网络的深入 解析和前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2.
于2004年1月26日从北京引进太平洋鲑苗种5000尾,采用水泥池微流水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过70d的培育,使原来放养规格为平均体长5.8cm,平均体重3.2g,增长到平均体长13.5cm,平均体重35.9g,成活率达98%,饲料效率达74.8%左右。  相似文献   
53.
黑龙江省籽用南瓜地方品种资源的搜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中国籽用南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通过对黑龙江省籽用南瓜地方品种资源的搜集、鉴定和分类,初步掌握了黑龙江省籽用南瓜地方品种资源的分布和类型。通过种子特性的评价,筛选出一批种子产量高、百粒重大、种皮色雪白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54.
玉竹种子经过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赤霉素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处理,进行发芽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的差异,处理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地差异,高锰酸钾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得出最佳的组合是0.7%的高锰酸钾处理48h,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8%.  相似文献   
55.
随着农业生产对银合欢种子需求的增加,确保银合欢种子的质量成为首要问题。综述近年来对银合欢种子成分、种子萌发、种子保存和种子健康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银合欢种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沙棘籽油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铁、硒、锌、钾、钠、钙、镁、铜、锰、铅、砷、汞、镉等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使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部分被测元素的干扰。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5.5%~10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57.
朱文秀  白俊霞  邹芳  曾章丽  侯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39-12040,12067
[目的]为了研究样品本身的因素.[方法]通过试验及人为制造油菜种子异样,并通过其与正常样品的近红外品质分析结果比对,探讨样品量、含水量、发霉率、芽粒率以及成熟度对近红外品质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样品量、含水量、发霉率、芽粒率以及成熟度对近红外品质测定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在用近红进行正常的品质分析时,应尽量做到待测样品在样品量、含水量、净度、成熟度等方面与定标样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8.
对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40年生红松母树林300、450、600、700和1 300株/hm2(对照)疏伐处理后14个性状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14个性状均产生极显著影响.除枝下高外,其余性状均值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株结实质量、树冠体积和公顷结实质量分别提高了47.79%、33.6%和28.65%.此外,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将上述性状分成3大类,分别代表了树冠、种子品质和结实性状.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分析表明,孟家岗林场42年生红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450株/hm2.  相似文献   
59.
柠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研究了不同粘着剂浓度、丸粒化材料和丸粒化倍数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吸水性、崩解率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时,柠条丸粒化种子吸水性最好,达到18.83%,丸粒化材料对吸水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丸粒化倍数为7,丸粒化充料配比为B3(粘土∶滑石粉∶高岭土=3∶3.5∶3.5)和C2(粘土∶滑石粉=4∶6)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较合适的配方。低于2%含水量的土壤环境,能延长丸粒化种子的崩解时间,降低崩解率。  相似文献   
60.
Apparent digestibilities (D) of energy and proximate nutrients were determined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by stripping faeces and using Cr2O3 as a marker. When wheat gluten + L-lysine-HCl (WG-lys) as sole source of dietary N were increased stepwise from 324 to 941 g·kg?1, replacing 210 g·Kg?1 fish oil (FO) and 407 g·kg?1 gelatinized corn starch (GCS), D of crude protein rose from 96 to 99% and that of FO was always above 96%. D of GCS was 70% at inclusions up to 210 g·kg?1, but only 41 at 407 g·kg?1. Three by-products of poultry slaughtering and three legume seeds replaced WG at levels of 250 and 500 g·kg?1 in a basal diet of WG-lys, minerals and vitamins. Soy beans had been pressure cooked at one of two intensities, and field beans and fields peas were either untreated or had been autoclaved. D of energy and crude protein was hardly affected by dietary proportion in poultry blood mean (84 and 85%), poultry offal meal (80 and 81%) and incompletely pressure cooked soy beans (82 and 90%); increasing dietary proportions from 250 to 500 g·kg?1 reduced the respective values of feather meal (88–81 and 86–83%), raw (43–32 and 76–70%) and autoclaved field beans (67–57 and 89–86%), as well as raw (47–39 and 86–83%) and autoclaved field peas (65–40 and 91–86%). At the higher proportion, D of energy of completely pressure cooked soy beans was reduced from 91 to 86%, but that of crude protein was constant at 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