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7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19篇
  588篇
综合类   1686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高原传统农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原传统农区不同梯度上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特征的差异性,选取云南省昌宁县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农区垂直梯度上土地利用功能格局多样,近20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变化表现为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分别增加2 784.18,2 561.29 hm2,而生产用地减少5 345.47 hm2,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高起伏地貌区,生产、生活用地主要集中在低起伏地貌区。(2)高原农区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平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维持在0.598 2的良好水平,尤其在北部和中部的中、高起伏地貌区,坡耕地、低效园地等农业生产用地转入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用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发展; 而由于人口集聚、土地承载和利用过度,在中南部的低起伏地貌区,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化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现象多发,致使局部生态环境质量呈退化趋势。总体而言,伴随人口压力的转移和利用程度的减弱,高原农区土地利用整体格局趋于优化,土地利用功能可持续性增强,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生产效益,实现一年两茬种植。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施肥、土壤处理、机械耕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前茬马铃薯和后茬大白菜栽培技术,以实现一年两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旌德县境内野生兰花分布、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况,并对野生兰花资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种粮效益的不断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耕地抛荒现象严重。该文以肥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抛荒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根据鱼台县气象局1967~2009年鱼台县的降水资料,采用旱涝出现的频率分析旱涝变化的基本特征,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滑动平均和其逐年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周期特征,对鱼台县近43a来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已进入1个较长的丰水周期,发生涝或偏涝的可能性增大,发生旱或偏旱的可能性减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抗涝救灾为主,但又要兼顾个别年份发生的干旱天气。  相似文献   
106.
刘婕  袁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31-7132
利用延津县1971~2000年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该县的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布、季节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7.
艾洪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28-6430
基于对广西田东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金融服务带动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特点及取得的成效,并立足田东县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金融服务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辽宁省大洼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象园村泥石流发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对2011年8月2日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和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果发现,手机短信、电视、电话是目前气象预警信息主要的传播渠道,持续降雨日数、降雨量和短时强降雨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97%以上被调查人员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认为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实用,内容通俗易懂;经测算得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为72.65%,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41%。可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陕西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赵月兰  何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62-3965,3980
[目的]研究和政县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和政县1961—2013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降水及蒸发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法、5年滑动平均值法及年代际比较法,对和政县近53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3年和政县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夏季和秋季接近,春季最小;降水量呈总体持平略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夏季降水量随时阃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呈增加趋势,秋季呈减少趋势,但增减幅度不大;蒸发量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减少幅度较大,秋季和冬季减少幅度较小,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由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减少造成的。[结论]在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正常略少的情况下,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指数小幅下降,和政县干湿状况基本稳定,气候暖干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