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23篇
  31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12.
选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结果表明,饲喂纤维素酶(3g/头·日)的兔日增重明显增加(P<0.05),通过电镜观察试验组兔空肠肠绒毛结构比较完整,而对照组则比较紊乱。另外,纤维素酶还能提高兔胃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力(P<0.01);使肝脏中Cu(P<0.01)及睾丸内无机元素的含量增加,而使肝脏中Mn的含量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3.
虎皮黄兔主要肉用性能评定及其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只虎皮黄免为材料,对其增重、屠宰率及肉品品质等性状进行评定,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主要向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估(预)测.结果表明,1~3月龄平均日增重为22.59g;3月龄宰前活重为1895g;屠宰率为52%;背最长肌水分含量为75%,pH2为5.7,脂肪含量为2.01%,失水率为15.9%.用体长、胸围估测体重,用体重、体长预测肌间脂肪含量和颜色深浅,用胸围和耳长预测失水率可获得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犊牛开食料等饲养管理达到犊牛所需的标准,不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指标,3个月龄时体重均能达NRC饲养标准。在整个试验期呼市地区早期断奶犊牛平均增重为64.05kg,日增重为703.85g,而锡盟东乌旗犊牛平均增重为57.50kg,日增重为631.87g。体高、体长、胸围、十字部高等体尺指标呼市地区犊牛均高于锡盟东乌旗犊牛,而腹围呼市地区略低于锡盟东乌旗犊牛。干物质的进食量,气候条件差的地区有高于相对暖和地区犊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法氏囊活性肽对鸡体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活苗混合后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同时另选一批同样生长状态的鸡 ,在颈部皮下接种IBD细胞毒油苗 ,同时肌肉注射上述不同剂量法氏囊活性肽 ,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7d ,活苗 0 2mLBS组增长最快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82 5 % ,并且饲料报酬高。但从整个试验期看 ,0 4mLBS组增重效果较好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1 9 8% ,并且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而肌肉注射BS组中 ,高剂量 (0 8mL)BS组的增重效果一直很好 ,比对照组总增重平均多增 7 2 3 % ,并有较高的饲料报酬。这说明滴鼻点眼或是肌肉注射 ,BS都有促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洛克猪48头,体重27kg左右,分6组。试验前期(27~60kg)日粮的消化能均为13.67MJ)/kg,后期(60~90kg)均为13.44MJ/kg。粗蛋白1、2、3组前期均为18%,后期均为16%;4、5、6组前期均为16%,后期均为14%。同时配合3种赖蛋比水平6.6~6.9%,6.1~6.25%及5%。试验结果表明:4、5、6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都略高于1、2、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前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达78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41,极显著好于其他各组(P<0.01)。后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875克)。试验前期,第5组获得最佳的日增重(82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98,胴体瘦肉率65.79%,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两种粗蛋白水平组内,均以赖蛋比6.1~6.25%的第5组和第2组生长速度最快(822克和778克)。说明在相同的能量水平下,赖蛋比是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VA) (0、1300、2600、5000、10000、15000IU/kg)对22 -50kg生长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肝脏和血浆中VA含量、血清免疫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VA1300 -10000IU/kg 提高了日增重 (P>0.05)、极显著地降低料重比 (P<0.01) ;但VA添加水平从1300IU/kg增加至10000IU/kg,料重比显著提高 (P<0.05) ,采食量也极显著提高 (P<0.01)。各组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背膘厚、胴体瘦肉成分都无显著差异 (P>0.05) ,眼肌面积则随VA水平的升高而趋于增大(P>0.05)。胴体瘦肉和无脂瘦肉日增重在添加VA1300IU/kg 和10000IU/kg两组间很接近 ,而且优于其它组 (P<0.05)。随着VA水平的提高 ,肝脏中VA含量极显著提高 (P<0.01) ,至添加VA10000IU/kg组最高 ,之后略下降 ;添加VA有使血浆中VA含量升高的趋势 (P>0.05)。各组血清中IgG、IgA、IgM含量都无显著差异 (P>0.05) ,添加VA使T淋巴细胞中CD3+ 和CD8+ 亚群比例趋于升高 (P>0.05),随着添加VA水平提高 ,血清T淋巴细胞中CD4+/CD8+比值趋于下降 ,至添加VA10000IU/kg 组最低 ,在VA15000IU/kg 组又明显上升 (P>0.05)。以肝脏中VA含量为指标 ,生长猪VA适宜水平为在基础饲料上添加10000IU/kg ,但根据生产性能等其它指标 ,添加1300IU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与中药合生元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分别向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等量的抗生素和乳酸菌与中药合生元制剂,通过测定肉仔鸡的各项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指标,探讨乳酸菌与中药合生元在肉鸡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方面替代抗生素的优势.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上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乳酸菌与中药合生元可以替代抗生素饲喂给肉仔鸡.  相似文献   
19.
西杂牛连续埋植“畜大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甘肃河西地区西杂1-2岁和周岁以下的犊牛连续用促生长剂“畜大壮”分阶段进行耳根埋植,试验结果表明,4-6月龄犊牛全期180天,试验组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5kg和308.33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37.25kg和206.94g(P〈0.01),1-2岁牛全期180天,试验组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分别为56.43kg和314.49g,试验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0.03kg和166.82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advantage of mixed‐model techniques over a selection index under different magnitudes of an additional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effect (ASEE) in terms of accuracy of prediction and expected genetic gain. The data attempted to simulate a closed herd in a pig breeding program. The base population (G0) consisted of 10 males and 50 females. Six generations (G0 to G5) were selected by using a selection index of three traits without overlapping. Additional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constants with four levels in a generation were assigned from a uniform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ranges. Breeding values of animals in the last generation (G5) we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an index of individual phenotype (SI‐U), SI‐U adjusted for ASEE using a least‐squares mean (SI‐A),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using an animal model excluding ASEE (AM‐E), and an animal model including ASEE (AM‐I). Accuracy of prediction and expected genetic gain were larger by the animal model than by the selection index, even if heritability of the traits selected was high and ASEE was set to zero. When ASEE was zero,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and expected genetic gain given by SI‐U and AM‐I were similar to those given by SI‐A and AM‐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accuracy and expected gain between SI‐U and AI‐A and between AM‐I and AM‐E increased as the range of ASEE increa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selection based on an animal model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index selection, even if the herd environment was uniform and traits with high heritability were selected, and that it should be always included in an evaluation model, however slight any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effect may be in a closed he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