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以花叶花秆绿竹Bambusa oldhamii f.variegata腋芽为外植体.筛选增殖最佳芽数3个·丛来研究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叶花秆绿竹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时,6-苄基腺嘌呤(BA)和噻二唑苯基脲(TDZ)效果优于激动素(KT)和2-异戊烯基腺嘌呤(2ip);BA和TDZ相互作用时,效果优于各自单独添加。当0.01mg·L^-1 TDZ与3.00mg·L^-1BA结合时,芽体增殖最佳,增殖系数达4.63,芽丛生长旺盛。外植体经50.00mg·L^-1吲哚丁酸(IBA)处理1d,再转移到MS(Murashige and Skoog)基本培养基上,发根率最大,达55%,根系发达,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22.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3个准则10个评价指标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对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3种羊蹄甲属植物不同的配置形式及其与不同园林要素搭配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三大因子的权重排序为美学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在10个评价因子中,权重排名靠前的为植物景观的尺度、色彩和季相变化。在不同配置方式的景观评价中,列植和群植被评为Ⅱ级,孤植、对植、丛植为Ⅲ级;在与不同园林要素搭配的景观评价中,其与道路、建筑、水体搭配的景观为Ⅱ级,与山石小品、其他植物搭配的景观为Ⅲ级。  相似文献   
23.
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200头/百叶为52d,100头/百叶为71d.该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TCr=355头/百叶,即当1~2龄幼虫虫口密度超过355头/百叶、扩散速率为0时,种群将自然、迅速地崩溃,这时的防治措施对大袋蛾种群消亡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4.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杂色蛤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分析了杂色蛤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杂色蛤软体部(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70%、2.63%、9.63%和0.54%。杂色蛤软体部(干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52.86%,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21.58%,占氨基酸总量的40.8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8.23%,构成比例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18.89%,占氨基酸总量的35.74%。杂色蛤软体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83。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9.74%,其中EPA和DHA共占PUFA的67.82%,ω-3PUFA的含量丰富且明显高于ω-6 PUFA的含量。矿物元素比例合理,微量元素中Fe和Se含量较丰富,维生素中VA、VB2和VB5含量较丰富。表明杂色蛤软体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6.
羊蹄甲果荚中总RNA提取的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质量RNA的获得是开展羊蹄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要获得高质量的植物总RNA比较困难,RNA的提取方法会因植物材料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目前已有多种从植物组织中提取RNA的方法。但是由于羊蹄甲中的次生物质含量较高,这些常用方法并不适用于羊蹄甲RNA的提取。本文介绍一种羊蹄甲果荚中总RNA的提取方法,它可以有效的排除羊蹄甲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多酚类和多糖类物质的干扰。所得R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明无明显降解,且具有较高的纯度。获得的RNA样品在纯度和浓度上都可以满足RT-PCR,Northernblot和cDNA文库构建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多酚和多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的RNA提取,且试剂简单经济,试验结果稳定,重现性强。  相似文献   
27.
大袋蛾是刺槐、悬铃木、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食性杂,危害重。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中下旬,每公里林带释放四斑尼尔寄蝇6000只,寄生率达到92.7%,叶片保存率82%以上。以虫治虫,一次释放,多年受益,达到了有虫不成灾,保护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Southern Forests》2013,75(2):121-131
Evaluation of a series of spotted gum (Corymbia citirodora) progeny trials, established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was undertake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generation breeding populations suitable for pulp production. Measurements of growth at two ages were combined with assessments of wood density and pulp yield from a selected sample of provenances to provide comparisons between provenances, to generate genetic parameter estimates and to predict genetic gain potential. Although growth at this age was moderate relative to other eucalypts, the near-infrared predictions of average wood density of 756 kg m?3 and pulp yield of 55% indicate the species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s a pulpwood crop. A pulp productivity breeding objective was used to identify production populations using a range of selection trait weighting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genetic gain for pulp productivity. Genetic parameters indicated (1) levels of genetic control were moderate for all traits and higher for wood property traits, (2) genetic improvements could be achieved by selection among and within provenances with greater levels of improvement available from selection within populations, (3)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ere negligible, (4)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its were favourable, and (5) selection of volume production alone would maximise improvements in pulp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29.
选用黄泥、黄泥︰泥炭=5︰2、黄泥︰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5︰2、黄泥︰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泥炭=5︰1︰1等4种基质,研究其对宫粉紫荆袋苗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植株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氮含量3个指标,结果表明:以黄泥︰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泥炭=5︰1︰1配制的基质对宫粉紫荆生长有最好的效果,其次是以黄泥︰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5︰2配制的基质,说明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是园林苗木基质的优良组成材料。  相似文献   
30.
以千代田锦一年生健壮幼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探索了千代田锦的组培快繁技术,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接种40 d后即可诱导出芽;增殖培养以MS+2.0 mg/L 6-BA+0.5 mg/L NAA较适宜;根的诱导以1/2MS(大量元素减半)+0.5 mg/L NAA+0.5 mg/L IBA为其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