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1篇
  80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supplementation with rumen‐protected fat during the late luteal phase on reproduction and metabolism of sheep during breeding season. Seventy‐six ewes (Rahmani, Barki and Awassi × Barki) were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considering genotype: the control ewes (C‐group) received a maintenance diet, and the fat‐supplemented ewes (F‐group) received the maintenance diet plus 50 g/head/day of rumen‐ protected fat (Megalac) for 9 days during which oestrus was synchronized. The latter had been accomplished using doubl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prostaglandin F (PGF) 11 days apart. Ovarian activity, serum concentration of cholesterol, glucose, insuli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Data were analysed considering treatment (group) and genotype. Supplementation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overall mea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cholesterol (p < 0.05), glucose (p < 0.05) on day 6 of nutritional treatment and insulin (p = 0.07) on day 8. Fat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affect the total number of follicles, follicle populations and ovulation rate. However, fat‐supplemented Rahmani ewes tended to have higher ovulation rate compared with other breeds (treatment × breed interaction, p = 0.06). Treatment also did not affect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serum estradiol or progesterone. Supplemented ewes had higher conception (p = 0.06) and lambing rates (p <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 conclusion, short‐term supplementation with rumen‐protected fat as a source of energy around breeding time improved metabolism, conception and lambing rates of ewes without effects on steroidogenic capacity and ovarian activity being apparent.  相似文献   
22.
王丰 《中国稻米》2022,28(5):107-116
本文针对华南广东、广西优质杂交稻育种的两个阶段进行了综述。第1个阶段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粒型较好、心腹白较少、透明度好的博A、秋A、美A、粤泰A、天丰A、五丰A、荣丰A和吉丰A等8个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博优998、天优998、五优308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品种149个通过审定。此外,还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配组育成培杂双七、培杂泰丰等9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第2个阶段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粤丰A、泰丰A、野香A、广8A、丰田1A等15个优质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泰丰优208、野香优莉丝、丰田优553等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212个通过审定。同时,利用五山丝苗、粤农丝苗、五山油占等8个高产抗病兼用型优质常规稻作恢复系和优质恢复系华占与丙4114配组育成17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全国年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由华南直接育成或利用华南亲本合作育成的杂交稻品种占到一半以上,为我国优质籼稻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后还讨论了当前华南优质杂交稻存在问题和今后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四大南药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经甲醇/水(70/30)提取,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2~0.5 μg/kg,线性范围为0~50 μg/L,相关系数R2腰均大于0.999;在2~50μg/ks的添加水平上,4种霉菌毒素平均回收率为78.6% ~9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 ~8.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锐齿栎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内设置13块样地进行间伐,其中抚育强度5%,10%,15%,20%的样地各3块,对照样地1块,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内的环境因子及锐齿栎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抚育后的林内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抚育强度15%,20%的林内光强(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而相对湿度(RH)极显著或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在抚育强度15%的林内极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经抚育后显著降低,但在不同抚育强度间无明显差异;通过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可知,抚育强度15%和20%的林内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较高;通过假设检验可知,Pn与环境因子PAR、Ta、Ca、RH在α=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n与PAR、Ta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s、Ci呈极显著负相关;抚育后林内的光合同化量有所提高,其中抚育强度15%的林内光合同化量最高。【结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抚育强度设置在15%为宜。  相似文献   
25.
利用宁南山区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当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温室内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温室内的日最高气温时间分 布较为集中,主要出现在每日的12∶00—14∶00,而日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日的7∶00—9∶00;温室内、外的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室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均在4℃以内,在2℃以内的占总数的80%以上,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26.
皖南花猪ESR基因与产仔数的遗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RFLPs法,研究皖南花猪ESR基因与产仔数之间的关系,实验通过对ESR基因型多态性检测,并以皖南花猪这一特有品种猪进行遗传分析,为今后该猪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闽南沿海沙质地区希蒙得木的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试验表明:希蒙得木在闽南沿海温暖潮湿的沙质地区不论原种或子代都生长良好、能自然开花结果,物候期及生长规律表达稳定,种子含油量及品质与原产地基本一致,引种试验成功;但由于病虫害等原因,希蒙得木在引种点无人为管理的情况下无法自然生存。沙地良好的通透性和林地良好的排水性是希蒙得木能承受当地高达1325mm年降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希蒙得木在闽南沿海沙质地区引种成功的主导因子;希蒙得木在引种点的耐旱性不强,旱季浇水有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8.
华南早晚造籼稻品质变化规律与定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华南籼稻早晚两造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了品质指标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早晚造品质变化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9.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0.
棉花膜下滴灌盐分动态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在南疆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膜下滴灌盐分动态变化及平衡.结果表明:在南疆,棉花苗期时,土壤盐分开始分区,盐分在膜间0~40cm强烈聚集,膜下盐分变化不大,而且在覆膜的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移向膜间,加剧了膜间的盐分累积;棉花生育期结束后.土壤0~60cm盐分都有增加.在膜间0~20cm盐分强烈累积;灌水量为345mm的处理盐分增加明显,积盐率高达.94.5%,其增加的盐分主要来自下边界土壤水分上行所带来的盐分,占盐分增加量的57%.而灌水量505mm处理增加的盐分主要来自灌溉水所携带的盐分,占81%.若不考虑灌溉水的矿化度,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的积盐率只有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