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9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568篇
基础科学   1090篇
  827篇
综合类   3428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964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56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及衍生物类助剂作为农药助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与植物亲和性好,生物降解性强,药害少,对环境安全且能提高杂草防效等优越性,将是除草剂助剂未来开发发展重点.本文介绍了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应用现状,除草增效作用机理,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2.
从植物生理代谢的角度总结禾谷类花粉培养中一系列过程的生理代谢机制,同时探讨了小孢子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及转化等几个关键过程的生理学或细胞学机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伏马菌素是主要由串珠镰刀菌和再育镰刀菌代谢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对农作物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玉米及玉米制品。在目前发现的多种伏马菌素中,伏马菌素B1是主要组分,且其毒性最大。本研究介绍了伏马菌素的化学结构、产毒菌株及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着重概述了伏马菌素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今后如何减轻伏马菌素对人和动物的危害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稻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稻米品质的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适应CO2浓度和温度增高的影响将是今后提高稻米品质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王晓旭  王昕岑  梁栋  宋雨  徐杰  薛长湖 《水产学报》2016,40(7):1123-1132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磷脂(PL)在贮藏过程中的水解机理,本研究建立了磷脂相关酶与磷脂酰胆碱(PC)的体外模型,模拟凡纳滨对虾磷脂水解反应。实验分别从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磷脂相关酶与PC,进行体外反应,并采用"鸟枪"脂质组学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解反应前后PC、溶血磷脂(LPL)及游离脂肪酸(FFA)的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而推断磷脂的水解机理。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体内磷脂水解酶包括脂肪酶、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磷脂酶C(PLC)及磷脂酶D(PLD),其中PLA2活力最高,可达177.87 U。体外模拟反应中,凡纳滨对虾PC含量由516.45显著降至146.14 mg/g,总FFA含量由36.42上升至568.57 mg/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增加了280.5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水解前后磷脂水解酶活力变化与PC含量变化,发现PC的变化与PLA2显著相关(R=0.91)。研究表明水产品中PC变化是磷脂相关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主要为FFA与LPC,且PLA_2对水产品贮藏过程中磷脂的水解影响最大。本实验建立了新型的体外水解模型,并初步探究了磷脂的水解机理,为水产品贮藏及磷脂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人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以及独特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放射医疗、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放射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综述人工纳米材料对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U(Ⅵ)、Eu(Ⅲ)、Co(Ⅱ)等]富集、去除等方面的研究,系统讨论吸附行为和作用机理,借助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光谱分析技术、表面络合模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对纳米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纳米材料对放射性核素具有强吸附能力而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认为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重点应放在低成本、高选择性的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绿色环保制备和应用。通过对前期研究结果的总结,期望能对放射性废物处理以及人工纳米材料应用等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97.
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还是示范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发现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规划协调不完备、技术不成熟、成本制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等问题。为了加快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可选择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框架。一方面,政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市场拉动智慧农业发展。还应构建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产、研协同系统,着力培育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机制,可从规划协调机制、技术体系推进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998.
制备一种新型钌配合物[Ru(MeI m)_4(4mopip)]~(2+)(RuM e Mo),运用元素分析(C、H、N)、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谱(~1H NMR)对Ru Me Mo进行了结构表征。紫外光谱、热变性试验和圆二色光谱研究RuM e Mo与F21T的分子作用机制,发现其能诱导线性G-四链体DNA形成混合型结构并能有效稳定G-四链体。MTT法评估RuM e Mo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发现其对肺癌细胞(A549)表现出高选择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人类肺原胚细胞(CDDP)则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本研究结果表明,RuM e Mo因其稳定G-四链体DNA的能力,从而有被运用于肺癌治疗的潜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从凝胶贴膏在儿童用药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基质组成与配比以及儿童用凝胶贴膏的特点等方面,综述了近年凝胶贴膏在儿童用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开发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脂质过氧化、麦角甾醇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果胶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产生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