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8篇
  62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探索银杏在水涝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水涝胁迫对银杏膜脂过氧作用及细胞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涝胁迫后第25d、30d,银杏叶片中的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近1倍,第35d,达到121.04nmol/g,比对照增加64.74nmol/g;水涝胁迫后第15d、20d、25d、30d、35d,银杏叶细胞膜相对电导度分别达8.71%、20.05%、35.43%、49.62%、66.45%,而对照组的细腻膜相对电导度为5.70%~9.32%;水涝胁迫下银杏叶片中MDA含量与细胞膜相对电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水涝胁迫后15d,银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15d后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2.
拔节期杂交中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指示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频发,杂交中稻在拔节期易受涝害影响。为定量揭示淹水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科学评估灾损,提供形态学、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构的数据基础,同时筛选拔节期水稻淹水胁迫后受涝及减产程度的指示性指标,在丰两优香1号拔节期设计了不同淹深(1/4PH、1/2PH、3/4PH和全淹)及不同淹水持续时间(3 d、6d和9 d)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杂交中稻受淹后,株高、节间显著伸长,且第2节间伸长速度快于第1节,植株黄叶数显著增多,最长叶片长度显著增长,且株高增长量(Y_(PH))、节间长度(Y_(IL))、黄叶数(Y_(YL))、最长叶片长度(Y_(LL))均与淹涝天数(D)和淹深(H)呈显著的二元一次关系;同一淹水持续时间处理,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剑叶中MDA含量均随淹水历时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根系中,当淹水持续时间为3 d和6 d时,其MDA含量随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淹水持续时间为9 d时,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拐点在1/2 PH淹水深度;同时,在同一淹水持续时间下,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叶片和根系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剑叶中POD活性持续升高,且水稻受淹越深,其增加幅度愈大,但在根系中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拐点出现在淹水第6 d的1/2 PH淹深;拔节期水稻受到不同程度涝害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当淹水深度达到株高的1/4且持续6 d,其结实率降低20%以上,产量减少19%以上。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表明,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可作为拔节期水稻受涝后的关键性生理指标,用于指示、监测水稻受涝及减产程度。  相似文献   
73.
研究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种子和幼苗在盐度和水淹时长作用下的生存机制,为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模拟潮汐控制不同水淹时长(8、10、12、14 h/d)和盐度(0、5、10、15)进行实验,分析其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海三棱藨草幼苗MDA影响最大;盐度和水淹时长的交互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幼苗叶绿素和SOD影响最大。在盐度为0、水淹时长为12 h/d时发芽率最高;盐度15是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临界盐度;盐度为10、水淹时长12 h/d分株数最高;叶绿素在0盐度和12 h水淹时长交互处理下最高;SOD总活性在盐度为10、8 h/d水淹时长处理下最高;盐度为10、12 h/d水淹时长处理下MDA含量最低。这说明海三棱藨草在中等盐度(5、10)和中等水淹时长(10、12 h/d)时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74.
耐涝 高产 稳产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谷5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的夏谷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济8787×水2,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13014)。2012—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28.5kg/hm2,较对照增产4.6%,其中试点最高增产率为24.3%;区域适应度平均为76.2%,其中2013年高达90.0%。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945.5kg/hm2,较对照增产8.9%;区域适应度为85.7%。沧谷5号不仅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好,而且耐涝性突出,抗谷瘟病,白发病和线虫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并在第十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75.
温室土壤盐分在浸水淹灌作用下的垂直再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露地土壤(栽培芹菜)为对照,对上海郊区栽培年限5年(栽培西瓜)和9年(栽培番茄)的温室土壤进行浸水淹灌处理96h,研究不同栽培年限温室土壤剖面盐分在浸水淹灌后的垂直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露地土壤的表土层(0~15cm)、次表土层(16~30cm)及心土层(31~60cm)的各盐基离子均有向下淋洗运移的趋势。对温室土壤而言,淹灌后表土层盐分含量有所下降,次表土层盐分含量明显高于灌水前的初始含盐量,心土层盐分含量变化甚微。这说明温室土壤表层的盐基离子随着淹灌土壤水向下运移,并非直接洗脱进入地下水体,而是在土体的次表土层内受阻并逐渐聚集。栽培年限5年和9年温室土壤次表土层的平均容重分别为1.48和1.54mg·m-3,表明在温室土壤的次表土层可能已经形成一个容重较大的紧实层,阻断温室土壤的毛管孔隙作用,阻碍浸水淹灌时土壤毛管水携盐下行运动,使得土壤次表土层含盐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6.
水分逆境对沙棘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试验对二年生中国沙棘在水分逆境(淹水、干旱)下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逆境显著地抑制了沙棘植株的生长。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色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逐渐降低,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7.
采用室内模拟淹水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对三峡库区典型土壤-紫色潮土磷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的释放,不同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大小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土壤磷释放与有机酸浓度的关系,可用一次线性方程来描述,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可对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有机酸影响消落区土壤水污染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淹水过程中有机酸对土壤磷的释放量与土壤铁的释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有机酸在浓度为10 mmol/L时对Fe的释放能力的大小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有机酸影响土壤磷的释放是酸溶解作用和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淹水可使上覆水pH值逐渐上升.加入有机酸能显著降低土壤pH,原因是其质子的离解.微酸性或微碱性都有利于磷释放,中性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增强,释放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8.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不同土层铁形态的变化及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化铁含量减少,同时使无定形氧化铁大大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磷最大吸附量增大,磷解吸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土壤还原层铁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变化比氧化层更为剧烈,尤其是红壤性水稻土,在青紫泥中两土层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不同淹水程度对长江滩地枫杨组织比量的影响及变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上,阉水1个月和2个月的两组间,除导管比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外,纤维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木射线比量变化趋势相近似。在轴向上,两组间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随树高的增加变化趋势相反,导管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随树高的增加变化趋势相似。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纤维比量分别为65.89%、62.7%;木射线比量分别为12.22%、15.07%。经T-检验,在0.05水平上,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在两组间差异显著,而导管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
以6个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试验方法,研究淹水胁迫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褐飞虱取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N1、Babawee、RHT、Ptb33、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其中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淹水后均高于对照,RP1976-18-6-4-2和570011在淹水达3d以上时高于对照,IR56游离氨基酸含量仅在淹水3d时高于对照;TN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波动较大;IR56、Babawee、RHT、Ptb33和57001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在淹水后均低于对照;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在淹水3d以内高于对照,在淹水5d以上低于对照;淹水后稻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影响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雌成虫在TN1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孟加拉型雌成虫在IR56、Babawee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且2种褐飞虱在RHT、Ptb33、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及其生物型Ⅱ在RP1976-18-6-4-2的取食量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型Ⅱ在Babawee上的取食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