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8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1577篇
林业   1744篇
农学   1687篇
基础科学   1732篇
  2469篇
综合类   8530篇
农作物   679篇
水产渔业   383篇
畜牧兽医   1513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640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786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1052篇
  2012年   1452篇
  2011年   1353篇
  2010年   1079篇
  2009年   1032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形势下林业制图既要图面整洁、美观大方,又要高效、简单,手工制图已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正逐渐被淘汰。笔者对应用CorelDrawX3绘制林业工程作业设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图框绘制、小班勾绘、着色、求积以及绘图成果打印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容易掌握、色彩丰富、制图效率高。CorelDrawX3是绘制林业工程设计图的实用...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现状分析,采用相对值法评价森林干扰度。评价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干扰度值为6.48,勐腊、尚勇、勐养、勐仑、曼搞子保护区的森林干扰程度值分别为6.38、6.87、6.44、6.49、6.23;干扰程度总体处于"轻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993.
采用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对青海省互助县境内的北山林场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包括原始数据导入、正射纠正、影像融合、波段组合、影像增强等处理过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探讨SPOT5遥感影像在林业二类调查中的应用处理方法及SPOT5影像的应用前景。经现地验证,以SPOT5遥感卫星影像为底图,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区划判读小班能满足林业二类调查的需要,该影像数据能作为1∶10000专题图制作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比较了国内外已有的乔木郁闭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样点法特别是观测管法的基础上,以北京延庆地区乔木林为对象,对郁闭度的激光测量进行了研究。实验改进了观察管法,对在野外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时精确测量所需样点数进行了研究,可以为野外快速、简洁、精确地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提供新的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大叶桉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测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测量方法的精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回归分析法、叶面积仪器法、方格计数法和系数法.在回归分析法中,以叶长×叶宽为自变量的一元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0,与叶面积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法是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一...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森林经营认证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影响森林经营认证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认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森林经营认证综合指数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设置常规混合+风干态泡沫砂(CK)、常规混合+水浸态泡沫砂(1T)、常规混合+泥浆态泡沫砂(2T)、分层混合+风干态泡沫砂(3T)和分层混合+水浸态泡沫砂(4T) 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混合方式对泡沫砂和土壤混合均匀性的影响,并采用容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征混合均匀性。结果表明:泡沫砂形态显著影响了混合均匀性。采用常规混合时,水浸态泡沫砂显著增加了0~10 cm和0~20cm土层混合均匀性,容重的标准差比风干态泡沫砂分别降低了188%和105%,容重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62.1%和50.1%;与风干态泡沫砂相比,泥浆态泡沫砂不仅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的混合均匀性,还显著降低了混合物内部的混合均匀性,0~10 cm土层容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比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68.1%和50.8%。单变量分析表明,混合方式对混合均匀性无显著性影响,混合方式和泡沫砂形态之间无交互效应,泡沫砂形态是影响泡沫砂和土壤混合均匀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浸态泡沫砂在常规混合方式下与土壤混合,不仅提高了混合物整体以及不同土层的混合均匀性,而且还降低了不同层次之间混合均匀性的差异。因此,建议采用常规混合+水浸态泡沫砂的方式混合土壤和泡沫砂。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齿面移动法的齿轮飞溅润滑性能数值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齿轮传动系统飞溅润滑过程中润滑油流动的复杂性,近年来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已逐渐成为评价飞溅润滑性能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齿轮飞溅润滑数值建模过程中由于啮合位置间隙太小而带来网格划分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用齿面移动法对齿轮进行处理,即在保留所有轮齿和不改变齿轮安装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轮齿厚度来增大啮合区域间隙,以便于流体域网格划分。该文对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飞溅润滑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说明了齿面移动法相对于现有文献中的齿轮建模处理方法获得的润滑油飞溅效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搅油功耗计算结果误差在8%以内,且工程适用性更好。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车辆变速箱、驱动桥等齿轮传动系统的润滑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沂水县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些自然、经济、社会指标,以乡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星座聚类法对山东省沂水县农业生态经济进行分类,探讨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规律,为该类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The effect of soil freeze–thaw cycles on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was examined based on the C2H2 inhibition method. The gross N2O production curve of the soil sample (incubation with C2H2) showed minor changes between the freeze–thaw treatment and the unfrozen control. However, kinetic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nitial production rate, an indicator of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denitrifying communities, decreased (P = 0.043)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constant, an indicator of the activity of denitrifying communities, increased (P = 0.039) as a result of the freeze–thaw cycles in five of six soil samples examined. The increase in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constant suggested the stimul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denitrifying communities that survived after the freeze–thaw cycles and may explain the minor suppression on the gross N2O production in spite of decreas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denitrifying communities that was suggested by the initial production rate. The net N2O production curve of the soil sample (incubation without C2H2) showed a remarkable change in one out of six soil samples, and in that one soil sample, N2O release to the atmosphere was largely stimulated (7.6 times) by the freeze–thaw cycles. However, the stimulation of the N2O release by the freeze–thaw cycles was even observed in two other selected soil samples (4.6 and 1.8 times), suggesting that an imbalance in the N2O-producing and N2O-reducing activities of denitrifying communities might complementally explain the N2O release stimulated by the freeze–thaw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