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3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669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483篇
基础科学   884篇
  743篇
综合类   2008篇
农作物   288篇
水产渔业   361篇
畜牧兽医   497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49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范其入侵和扩散,确保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生性。猕猴桃溃疡病菌在我国最适宜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陕西、浙江、重庆、西藏。鉴于该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危害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应当加强猕猴桃种苗等繁殖材料的检疫,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和病害监测,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烟草青枯病菌在根际的定殖情况和最适发病条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病原菌,监测其在根际的定殖位置及数量动态变化,并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原菌在根际和土体土壤的数量,通过响应曲面法探索病原菌致病的临界浓度、发病最适温湿度以及对烟株青枯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贵州省烟田土壤中分离到烟草青枯病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fp-标记的茄科尔劳尔氏菌主要定殖于根尖和根毛区,少数菌落定殖于初生根的延长区,定殖部分表现为非连续性;第10、15、20天根际土壤的茄科劳尔氏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数量,分别是土体土壤中的1.15、1.33、1.42倍;当土壤中每克土病原菌数量为106.82 CFU、温度为30.55℃、相对湿度为81.42%以上时,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最高为91.13,烟株易发生青枯病。表明茄科尔劳尔氏菌在根际土壤中比土体土壤更易定殖,烟草青枯病发病条件主要取决于病原菌浓度、温度以及相对湿度3项指标。  相似文献   
993.
基于Isomap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俯视群养猪个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俯视群养猪视频序列,提出了一种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猪个体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对采集的俯视群养猪视频序列进行前景检测与目标提取,获得各单只猪个体,其后建立训练样本,提取猪个体颜色、纹理及形状特征,组合构建表征猪个体的特征向量,接着对组合特征利用Isomap算法做特征融合,在最大程度保留有效识别信息的基础上降低特征维数,最后利用优化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训练与识别。试验选取了900帧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切实有效,猪个体最高识别率为92.88%。该文从机器视觉角度探索了俯视群养猪的个体识别,有别于传统的RFID猪个体识别,该研究为无应激的猪个体识别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探索群养猪个体行为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的棉花双目视觉定位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给采棉机器人提供运动参数,设计了一套双目视觉测距装置以定位棉株。对获取的左右棉株图像进行经背景分割等预处理。求取其在8个尺度下的高斯图,通过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在相邻高斯差分图中提取出SIFT关键点;计算每个高斯图中关键点邻域内4×4个种子点的梯度模值,得到128维特征向量。分割右图关键点构成的128维空间,得到二叉树;利用最优节点优先BBF(best bin first)算法在二叉树中寻找到172个与左图对应的粗匹配点。由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求出基础矩阵F,恢复极线约束,剔除误匹配,得到分布在11朵棉花上的151对精匹配。结合通过标定和F得到的相机内外参数,最终重建出棉花点云的三维坐标。结果表明,Z轴重建结果比较接近人工测量,平均误差为0.039 3 m,能够反映棉花间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车辆平顺性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顺性是汽车重要特性之一,平顺性优化分析属于组合优化问题,同时其非线性特性导致优化实质上是一个非线性多峰的优化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类复杂优化的求解问题,近年来基于随机搜索优化算法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人工鱼群算法。该文将人工鱼群算法应用到汽车平顺性优化分析研究中,以某8×4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9自由度汽车平顺性模型,对影响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加速度均方根平均下降16.82%,在60 km/h时下降最大,加速度均方根下降21.24%,有效提高了重型车的平顺性能。因此,利用该模型可对汽车平顺性进行预测或评估。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减少光照造成的桔小实蝇误判,该文在前期设计的基于视频监控的桔小实蝇诱捕装备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硬件装备及监测执行算法。主要通过对装备遮光系统和太阳能装置的改良及Wi Fi/4G等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集采集、处理、传输和供电为一体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新装备。同时,改进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场景光照变化的桔小实蝇检测算法(Bactrocera dorsalis detection algorithm under lighting variations,BDDA-LV),并对软件系统的控制流程与感兴趣数据的判别、获取及传输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有较好人机交互的桔小实蝇监测软件系统。通过对新旧桔小实蝇检测算法及系统分别开展了室内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度光照影响下,BDDA-LV算法错误率为7.21%,比原算法降低19.07%,且其运算耗时为原算法的41.7%。在严重的光照影响下,BDDA-LV算法错误率为12.4%,比原算法降低23.07%,且其运算耗时为原算法的42.2%。同时在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自然环境下进行了的较长期系统监测试验,该系统可实时稳定地对桔小实蝇进行监测计数。通过对2015年6月18日至24日自然环境下的试验,用计算机系统记录和人工计数比较分析,得到计算机系统计数1634头,人工计数1613头,准确度达98.7%,比优化之前在实验室进行监测试验的系统跟踪精度提高了3.8%。该文所提出的BDDA-LV准确率和运算速率都远高于BBDA算法,整个系统拥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根据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它的具体特征,从而对BA的操作算子又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了求解VRP问题的离散蝙蝠算法,并通过实例测试将离散蝙蝠算法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求解VRP问题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为分析热应激环境下育成鸡肠道菌群以及黏膜结构的变化,揭示热应激下家禽肠道中正常菌群定植与黏膜结构变化的相关性,选取健康状况相似的10周龄日照琅琊鸡96只,设适温对照组((24±1)℃,Ⅰ)和高温组((38±1)℃),随机分在2个人工环境气候舱中饲养,试验期为14d。采用16SrDNA PCR-DGGE技术,分析热应激处理后1d(Ⅱ)、7d(Ⅲ)和14d(Ⅳ)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组织黏膜形态变化、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热应激持续时间越长,对回肠部位菌群影响越大,Ⅲ组十二指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分离明显;Ⅳ组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热应激时段在空肠部位可检测到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螺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lis)、Plebeius杆菌属细菌(Bacteroides plebeius strain)和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而回肠部位可检测到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不可培养的细菌等;Ⅲ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肠段的绒毛长度均明显下降,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最为显著(P0.05);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及V/C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各肠段肠壁厚度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Ⅲ组空肠和回肠内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育成鸡各肠段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很大,并且黏膜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破坏消化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999.
池塘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病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14年7—8月山东省青岛市红岛邵哥庄(SGZ)和宿流(SL)两个社区的发生刺参腐皮综合征和未发病刺参养殖池的环境因子跟踪监测和对比,解析发病的原因。从发病前至发病后,分别监测了两地多个池塘水体中的4类可培养细菌(总异养菌、弧菌、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和6项理化参数(温度、p H、盐度、溶解氧、无机氮、COD),以及沉积环境中6类可培养细菌(总异养菌、弧菌、硝化细菌、硝酸盐还原菌、硫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4项理化参数(pH、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有机碳)。结果表明,刺参发病时,邵哥庄发病池(SGZ-1~#)环境中细菌数量与未发病对照池(SGZ-2~#)无显著差异,但温度高达25.94℃,盐度低至24.47,均超过刺参耐受限度。水体NO_2-N含量为79.56μg/L,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为221.1 mg/g,均高于对照池;宿流发病池SL-南2弧菌数量(1.85×10~4 CFU/mL)在发病当日明显升高,高于对照池SL-北1和邵哥庄社区的发病池,而发病池的理化指标反而好于对照池。由此推断,邵哥庄社区的刺参发病与池塘理化指标突变有密切关系,而宿流的刺参发病与病原菌数量激增有密切关系。因此,应从理化指标和病害生物两方面对刺参病害进行预警及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产毒赤潮藻与其共生菌的互作关系是揭示麻痹性贝毒(PSP)产生机制的关键,而其共培养菌群的分离及其多样性解析是开展此研究的必要前提。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典型产PSP赤潮原因甲藻,为揭示其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信息,本文通过免培养海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东海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共培养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信息。结果表明,其共培养菌群共有87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此外尚有5%的未知种。其包含57个属,其中优势菌属5个,分别为Rhodobacteraceae、Marinobacter、Methylophaga、Nitratireductor及Phycisphaera。研究表明东海产PSP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含有物种丰富的共培养菌群,且具有发掘海洋特殊生境微生物新种属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