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203篇
基础科学   25篇
  519篇
综合类   1127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245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2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大口黑鲈不同组织中抗菌肽的提取及其粗提物对不同菌种的抑菌作用。以新鲜的大口黑鲈为试验材料,用5%乙酸作为提取液,对大口黑鲈粘液、皮肤、肝脏、脾、卵、鳃组织进行提取,并对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粘液、皮肤和肝脏组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皮肤和肝脏组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肝脏组织抗菌肽提取物经SephadexG-25凝胶过滤层析柱分离后,其收集液对嗜水气单胞菌仍具有抑菌作用。大口黑鲈皮肤和肝脏组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及抗菌作用,用二甲苯、蛋清分别造成小鼠和大鼠炎症模型来考察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通过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夏枯草注射液能显著抑制Z-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注射液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对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ATCC27853引起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夏枯草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为该药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为了对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考察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以仔猪为实验动物考察其临床药效。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是普通散剂的2倍,临床治疗效果比普通散剂提高了30%。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显著提高了黄连解毒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5.
We identified the major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NTFPs), their contributions to household incomes, and the determinants influenc-ing engagement of households in using NTFPs in the Bonga forest area of Gimbo and Decha Districts of Kaffa Zone, southwest Ethiopia. Six Kebeles (the lowest administrative unit in Ethiopia) were sampled from two Districts and 150 households were randomly sampled using propor-tional-to-size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farm households in each Kebele. Secondar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selected individuals. The farmers diversified liveli-hood activities such as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collection of NTFPs and off-farm activities. NTFP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ousehold incomes.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major NTFPs (forest coffee, honey and spices) accounted for 47% of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The role of NTFPs was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Vari-ables including being native to the area (+), total land holding (+), pos-session of livestock (+) and access to extension (+)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orest coffee production. Age of household head (-), land holding (+) and distance of the market from the residence (-) significantly affected honey production. Size of landholding (+), distance to market (-) and distance of the forest from the residence (-) were significant variables determining the NTFP incomes derived by the households. Attention is needed in the design of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well-being of household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NTFPs to local incomes and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collection of NTFPs must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接种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菌后甘蔗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甘蔗与RSD病菌的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汤脱毒后的甘蔗品种桂糖1 1号(GT11)为材料,设RSD菌液浸种为处理,ddH2O浸种为对照,测定甘蔗茎、叶不同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在RSD病菌胁迫下,甘蔗茎和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均有所变化,茎中除APX活性一直高于对照外,其他酶活性均表现为在90 d时低于对照,180d时高于对照;叶中除POD活性一直高于对照外,其他酶活性在90 d时高于对照,180 d时低于对照.[结论]在RSD病菌胁迫下,甘蔗茎和叶片中CAT、SOD、POD、APX及GR活性均有所提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茎中出现逐渐高于对照的趋势,叶片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h)后,测定两个耐旱性甘蔗品种(ROC16和ROC22)甘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RW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处理(Si浓度0 mmol/L,PEC-6000胁迫时间0 h)相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i处理的叶片RWC持续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ROC22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ROC16。【结论】施Si能提高甘蔗叶片RWC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且高Si浓度(1.7 mmol/L)比低Si浓度(0.2 mmol/L)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
刘雪光 《绿色科技》2014,(11):305-307
指出了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而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作用、提高素质及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学生党员在建设先进校园文化中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其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乳酸杆菌L1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致病弧菌T1、T2为检测菌,采用平板抑菌圈检测法,研究乳酸杆菌L1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L1发酵上清液对两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和发酵液对弧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即对弧菌T1的抑制作用强于T2;L1 发酵液对弧菌T1、T2的抑制能力强于上清液,表明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质对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L1的发酵液经3倍稀释仍对弧菌T1有抑制作用;乳酸杆菌L1生长不同时期的代谢产物对弧菌的抑菌活性不同,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在衰退期>稳定期>生长期;L1的发酵液经沸水浴处理15 min其抑菌活性不变,表明抑菌代谢物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