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4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99篇
综合类   890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介绍红树林图谱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选用国产SuperMap Objects组件作为系统前端平台的设计,采用SQL Server实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的设计,通过SuperMap SDK+和ADO实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前台系统平台的业务逻辑操作的设计,结合景观指数数学模型,对红树林景观指数建模以及集成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对红树林图谱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为红树林图谱信息系统开发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分布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红树林的资源现状,包括红树林的种类、群落类型、数量、分布、群落演替类型及生长环境等;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广东红树林植物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指出红树林演替系列是与生态序列相一致的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摸清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广西甘蔗二点螟的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当前主要防治农药克百威、特丁磷和毒死蜱及新推广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甘蔗二点螟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特丁磷>毒死蜱.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同一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克百威以南宁种群的耐药性最强,特丁磷以来宾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毒死蜱以百色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氯虫苯甲酰胺对各地二点螟种群仍保持高度敏感,其致死中量为0.4177~0.6087μg/g.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农药反应的分散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磷.[结论]甘蔗二点螟对克百威、毒死蜱和特丁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保持高度敏感,但二点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桑树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性比的规律,为广西桑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1000多份桑种质资源及人工授粉组配的165份杂交组合F1代的性比进行田间调查,研究不同材料植株的性比特点.[结果]在199份广西地方品种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0.3%、41.7%,雌雄同株占5.0%,6份为不明花性.在474份四倍体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9.3%、31.0%,雌雄同株占8.0%,雌雄同穗1.7%.在173份四倍体杂交F1代材料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42.2%、49.7%,雌雄同株占8.1%.在67份鲁桑、白桑与广东类型桑杂交选育的中间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28.3%、64.2%,雌雄同株占7.5%.2011~2012年对165份杂交组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中雄株占57.7%~58.5%,雌株占39.8%~41.8%,雌雄同株占0.5%~1.7%.广西常规种植的桑树二倍体超高产杂交组合沙2×伦109的雄株比率(约60.0%)明显高于雌株(低于20.0%),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的雄株比率略高于雌株;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3个三倍体的雌株比率(高于60.0%)明显高于雄株比率.[结论]不同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之间的性比表现不同,同一类型种质资源的性比相对稳定;不同年份组配的同一杂交组合的性比较稳定,不受组配时间和调查年份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明确广西部分稻区水稻长势差、叶尖端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的原因,为生产上该病害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浸泡分离法和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线虫进行鉴定。【结果】从水稻稻穗和稻秆中分离到一种线虫,形态鉴定显示,热杀死后雌虫唇区扩张,缢缩明显,口针较细,口针基部球稍膨大,中食道球长圆形,约占体宽的3/4,峡部细,食道腺背面覆盖肠,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后部,卵巢1个;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得到一条约300 bp的片段,确定造成广西部分水稻叶尖端干尖症状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结论】水稻干尖线虫在广西有分布和危害,应采取措施避免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成熟肽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效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成熟肽的促生长作用及GHRH基因疫苗的高效制备与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成熟肽序列与p EGFP-N1质粒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按0.5μg/g的剂量肌肉注射经25%蔗糖溶液预处理的小鼠,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并分别提取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及注射部位肌肉DNA,再以PCR检测是否存在基因质粒残留。【结果】以构建的p EGFP-GHRH重组质粒注射小鼠后,其外源GHRH成熟肽DNA可在肌肉中获得表达,但并未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虽然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末重与空质粒注射组小鼠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注射后的10-25 d,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高于空质粒注射组(P〈0.05)。在相对日增重率方面,注射后的前15 d内,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相对日增重率均高于空质粒注射组。【结论】构建的广西巴马小型猪p EGFP-GHRH重组质粒能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小鼠生长,即GHRH种属差异性小,在动物中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策略,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3年以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形式遴选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同时调研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对策。【结果】从20个农业产业中遴选出广西农业投资优势产业47个,涉及现代种养、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生产、休闲旅游及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具有投资农业企业多、外资利用得到拓展、政策扶持大、农业投资对农业产业发展作用明显等特点,但也存在农业投资总量和资金来源不足、投资结构不优、政府信息导向不具体、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应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改善投资结构和质量、构建农业产业信息平台、增加农业投资储备项目、完善农业投资法律制度,以促进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提升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方法】以2011-2013年广西农业厅连续3年评选出的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结果】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巳得到快速发展,其服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不仅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联盟组建合作社,现已经涉及到农机、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服务、农家乐等领域,分布在整个农业产业生产链上。【建议】探索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员综合素质;联合或兼并合作社,形成完整产业链;构建合作社门户网站,促进产业信息流通;强化地方品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实力;立足东盟农业市场,推进广西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0.
黄乃崇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523-1526
【目的】探索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农作物种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以加快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方法】分析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结果】广西农作物科研育种成果显著、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较强的区位优势、较好的技术创新技术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种质资源创新不足、未能有效共享,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性研究薄弱、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应加快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引导推动种业科研机构优化资源、整合发展,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广西农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