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291篇
基础科学   31篇
  45篇
综合类   105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2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牡丹自然盆栽由于地域限制、栽培技术等原因,在福建很少栽培,笔者通过在福建省寿宁县农科所牡丹引种试验基地多年的摸索和栽培实践,从花盆、基质、品种、栽植方法、日常管理五个方面总结牡丹盆栽技术要点,为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牡丹盆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44.
随着油用牡丹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周期长、前期效益低的问题亟待解决。开展油用牡丹复合种植技术是提高油用牡丹种植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作者通过对菏泽市郓城县、牡丹区油用牡丹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对主要模式做了简要评估,以期对广大油用牡丹种植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5.
牡丹雄蕊茶是牡丹的又一深加工产品。它是以牡丹雄蕊为原料,经现代制茶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新品,成品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醇厚浓郁,回味爽口悠长。本文总结了牡丹雄蕊茶的制作工艺,为改进和完善牡丹雄蕊茶的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47.
洛阳市是全国油用牡丹主要栽培区之一,因其含油量较高、产量稳定、适生分布广、营养价值优良等特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油用牡丹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园地选择、整地、苗木处理、栽培密度、栽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牡丹5个管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牡丹组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分别克隆得到泛素延伸蛋白基因(ubiquitin,UBI)、素环蛋白基因(cyclophilin,CYP)、肌动蛋白基因(Actin)、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基因(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6PD)和β–微管蛋白基因(beta-tubulin,TUB)等5个管家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管家基因序列均相对保守,其在牡丹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的保守性在99.04%~99.69%。利用5个管家基因分别构建了其在牡丹组8份材料中的系统进化树。5个系统进化树均将8份材料分成两组,即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由于5个管家基因核苷酸序列各自的保守性不同,在区分亚组成员间略有差异。综合分析5个管家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和栽培牡丹(P.suffruticosa‘Luoyanghong’)常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因而推测杨山牡丹可能参与了栽培牡丹的形成;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一直聚为一支,推测二者亲缘关系较近;黄牡丹(P.lutea)和紫牡丹(P.delavayi)一直聚为一支,推测这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狭叶牡丹(P.potaninii)与黄牡丹和紫牡丹分化较早,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建议将狭叶牡丹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49.
为筛选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试验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97.42%;其次是甲基硫菌灵的相对抑制率为95.90%;多·福、腐霉利和咪鲜胺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1.87%、89.76%、82.60%,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小,为75.6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好,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低。由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结合可以看出,噁霉灵、甲基硫菌灵和多·福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50.
钮琇学识素养较高,曾跻身于仕途,先后任项城、白水、高明县令。为政期间,除恶、减赋、重建置、兴教育,政绩卓著,还留有大量著作。钮氏早年就依据见闻写成《亳州牡丹述》一书,后被辑入代表作《觚剩》中,被《清史稿·艺文志》等著录,版本亦多,有临野堂本、《说铃》本及《昭代丛书》本等。全书1808字,叙述了撰述原由,按姓氏、颜色、人物等为143个牡丹品种分类,描述了异种之精品的色状及取名原由。《亳州牡丹述》在中国古代花卉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亳州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研究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